中卫探区及周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pdf

中卫探区及周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以模拟实验和地质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分析沉降埋藏、抬升剥蚀过 程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中卫探区及其周围地区在沉降埋藏、抬升剥蚀 及剥蚀后再沉降三个过程的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并对该区进行成藏单元的划 分。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中卫探区及真周围地区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在白垩纪末, 探区中部形成逆冲推覆带,东部鄂尔多斯盆地则一直处于稳定抬升剥蚀中,西部 巴彦浩特盆地和东部银川盆地成为断陷沉降区。 2.中卫探区及其周围地区上古生界同属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煤和暗 色泥岩是上古生界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以生成天然气为主。上 古生界河流一三角洲相砂体构成了天然气的储集层。气藏类型主要以深盆气藏、 背斜圈闭及断块圈闭气藏为主。 3.对中卫探区及其周围地区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 (1)在沉降埋藏过程中,压实造成的烃源岩孔隙度的大幅度降低阶段仅仅对 应于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早期阶段,压实过程水的运移阻力较小、气的运移阻力 较大,另外,埋藏过程的增压导致天然气不断压缩、吸附并溶解。因此,沉降埋 藏过程不是天然气的大规模运移的过程。 (2)抬升剥蚀导致烃源岩和储集层的破裂或孔隙的回弹,改善运移通道,造 成天然气的膨胀、脱附和出溶,使得天然气大量由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 (3)在孔隙性砂岩中天然气的运移阻力很大,单靠浮力驱动很难上浮,必须 有外加的压差驱动力,在压差驱动下天然气往往在近气源附近的部位聚集,但天 然气在断裂、裂缝中容易上浮。 4.中卫探区及其周围地区在抬升剥蚀、逆冲推覆及剥蚀后再沉降过程都有 成藏的可能,但它们的成藏特点各不相同。根据成藏特点可将中卫探区及其周围 地区成藏区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成藏区、抬升剥蚀成藏区、剥蚀后再沉降成藏 区。 (I)逆冲推覆构造成藏区 逆冲推覆构造成藏区主要分布在中卫探区中部的逆冲推覆带范围,该成藏区 的特点是气藏类型以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气藏为主,其成藏范围有限,但可形成 局部的天然气富集区。 (2)抬升剥蚀成藏区 。 抬升剥蚀成藏区主要发育在探区东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该成藏区的特点是烃 源岩广布,剥蚀区广布,天然气成藏的范围是大面积,但并不富集,并有可能形 成气水倒置现象。 (3)剥蚀后再沉降成藏区 剥蚀后再沉降成藏区主要发育于探区西部巴彦浩特盆地和探区东韶银川盆 地内。该成藏区的特点是以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气藏为主要类型,其成藏范围有 限,但有可能富集程度较高。 关键词: 中卫探区上吉生界煤系地层天然气沉降埋藏 抬舟剥蚀 逆冲推覆剥蚀后再沉降成藏机理 The Charaetersof PalaeozoicGas Geologic Upper in areaandcircumference ZhongWeiexploration regions Abstract of in Thcdissertationresearchesthe characters geologic areaanditscircumference ZhongWei regionsduring exPloration unit andclassifiestheaccumulation

文档评论(0)

bht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