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住房 80年代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 (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还有一点,就是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老北京的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上海早期洋房 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 (1)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 (2)表现: ①婚嫁习俗的变迁: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②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馆和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土葬为火葬。 ③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公历、 社交礼仪:点头鞠躬 取代 跪拜作揖; 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社会习俗发生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五四前 清末传统婚礼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 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经信奉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穿婚纱在教堂举行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玲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1939.9 建国初: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 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 本世纪—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制作人:崔曈 高一二班 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 饮食 居室建筑 习俗风尚 这四方面的变迁 1、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中式便装 女装:列宁装、连衣裙、中式便装 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 清代官服 等级森严 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 服饰有何感触? 清朝 西装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老师们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 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 旗袍的演变 改良旗袍(民国初年) 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 民国上袄下裙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立法、司法、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