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合作用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重点: 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光合作用的机理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能利用率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基本概念和基本英文符号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确定 2 光反应和暗反应 3 光合单位 4 两个光系统 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确定 19世纪时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光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 现在简化为: 光 CO2+ 2H2S (CH2O) + 2S + H2O 光合细菌 CO2+2CH3CHOHCH3 (异丙醇) 光 CH2 O + 2CH3COCH3 + H2O 光合细菌 1931年(Niel)---光合作用通式 光 CO2+ 2H2A (CH2O) + 2A + H2O 光氧生物 (2)希尔(Hill)反应和希尔氧化剂(1939) 光 4Fe3++2H2O 4Fe2++4H++O2 破碎叶绿体 证实:放氧 二氧化碳还原    (3) 18O的研究(美): 光 CO2 + 2H218O (CH2O)+18O2 + H2O  光合细胞 2 光反应和暗反应 3 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chloroplast)与光合色素(pigment) (一)结构与成分 外膜(非选择性,小分子量可通过) 内膜(选择性,含运转器) 间质 含可溶性蛋白质,酶类,DNA,RNA,核糖体 类囊体 (基粒) 基粒片层(grana lamella) 基粒类囊体(grana thylakoid) 间质片层(stroma lamella) 基质类囊体(stroma thylakoid)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光谱 (3)荧光(fluorescence) 与磷光(phosphorescence)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量子后,由最稳定、最低能量的基态 (ground state)(常态) 上升到一个不稳定的、高能状态的激发态 (excited state). 由于激发态极不稳定 , 迅速向较低能状态转变 , 能量有的以热或光形式消耗。从第一单线态 (first singlet state) 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 寿命很短 , 10-8~10-9S. 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第一三线态 (first triplet state) 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 称为磷光,这种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 用精密仪器测知) ---寿命较长 (10-2s) 荧光与磷光 (4)皂化反应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1)光---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茎叶也呈黄白色。 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现象--黄化现象(etiolation) 。 黑暗使植物黄化原理常被应用于蔬菜生产中 (2)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