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实验图式的建构 以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为例.doc

中学生实验图式的建构 以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实验图式的建构 以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为例

中学生实验图式的建构 以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为例   2013年第2期化学教育   中学生实验图式的建构   以原电池形成条件实验为例   李玲李广洲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摘要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系列探究实验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改进方面的研究都比较成熟,   但对探究实验所引发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审视与解读却相对薄弱。基于认知科学视角,剖析了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的构成要素,描述了其认知建构历程,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   化学实验图式原电池形成条件探究实验实验教学建议   新课改以来,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得在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中,学生需要面对外界   到了强调。当前绝大多数的化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   学展示都选择借助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教学;大量的实验改进与实验创新不但有效融人了手持技术与计   的大量信息,在感知、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调整自   己的探究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的学习者能够   算机技术等数字化先进科学技术、相对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向学生有效传达“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学科思想。面对化学教学中形影不离的化学实验,人们不禁思考:化学实验到底引发学   生怎样的认知建构历程?对应着怎样的化学学习心   有组织地建构以上认识。心理学认为学生将系统的知识以图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在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学生建构起来的图式我们称为“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类属于化学实验图式。这一实验图式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其建构历程   如何?   2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的构成要素与建构   历程   理机制?相比较而言,从认知科学的视角审视   并解读化学实验的研究尤显薄弱。我们以当前教学   实践中广为流传的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系列探究实验为例,剖析学生所建构的实验图式的构成要素,尝试回答其认知建构历程;并基于此提出促进学生该实验图式建构的教学建议。   1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系列探究实验描述   在普通高中化学的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系列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分组实验或个人实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   这一系列探究实验中多会使用如下用品:锌片2个、铜片2个、镁条2根、碳棒2个、木条(或牙   图式是知识的一种表征形式;按一定格式组织在一起,用于表征事件、事件系列、规程、情景、关系和客体等的概念群;常用于说明复杂的知识组织[1]。在心理学中框架和图式具有相同的含义,都是人脑中表征知识的结构。明斯基(1975)对框架的特征做了进一步的描述。他认为框架包括框架名称、槽(slot)以及槽的值3部分[2]。框架名称就   是所表征事物的名称;槽表示事物的诸特征,槽的   名称就是该特征的名称;槽的值是对特征的具体描   述,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空的。按照明斯基对知   签等绝缘体)、稀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番茄、酒精、苯、电解槽(或大烧杯)2个、导线若干、盐桥(或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导管)、灵敏电流计、小灯泡(或音乐卡片)、干电池等。通常的课堂教学流程为,教师先展示一个原电池装   置,如Znf稀硫酸}Cu原电池,以灵敏电流计   识组织结构框架的界定,成功的学习者在探究实验后建构的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由若干个槽和槽的值构成。前者记录从系列对比实验中抽取   出来的实验图式的诸特征,这些特征是构成原电池   的充分条件;后者分别描述对这些特征的限定。我   们用图1表示,图中圆角矩形呈现实验图式的名   指针偏转(或小灯泡亮了)证实装置中电流的存在。以此为基础,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再分别改变2个电极、改变反应溶液、改变电路状况,同时借助灵敏电流计或小灯泡来逐一检验实验装置是否   构成原电池。在系列对比实验中逐步总结归纳出原   称,矩形代表描述实验图式特征的各槽,与之相连   的椭圆代表对这一特征的描述与限定,即相应槽的   电池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初步实现以下认识:不   同活泼性的2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闭合回路是构成原电池的充分条件。   *通讯联系人,E-mail:   值。对于某些复杂的槽,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描述与限定,所以大槽中包含小槽;譬如,图中“装置特征”槽由“电路”、“反应液”和“电极”3个槽组成,而其中的“电极”槽又被3个更具体的槽来   描述。   万方数据   ?46?   化学教育2013年第2期   原   I情感体验卜   6出斑麝f   一   。   囊   件   (   装置特征L   图1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   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验图式无疑包含学生从实验装置这一感知信息维度提取出的共性。这也是师生采用控制变量思想进行系列探究后所获得的主要认识。基于最初的原电池装置,教师引导学生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