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个清华典型工科生的非典型找工作经历.doc

一个清华典型工科生的非典型找工作经历.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清华典型工科生的非典型找工作经历

一个清华典型工科生的非典型找工作经历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一个清华典型工科生的非典型找工作经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Dec 7 13:48:45 2007), 站内   题记:选择工作,是为了你所想要的生活   写这段经历的原因:   2005年底,找工作如火如荼的时候,我曾经想找到工作后记录一下自己的历程,发在Career上,希望能对后来人有一点点帮助,也算是感恩吧,当年在career上受益不少,无论是信息还是前辈经验。   结果这一拖就是1年多,现在我已经工作1年多了,也经历了一次工作变动,不过感觉现在回过头去总结这段经历会更好一点,因为有一年的时间去回顾当时的想法。   我的背景:   男生,清华非热门工科系硕士生,成绩前50%。   我的找工作经历:   我一直在矛盾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录我的找工作历程,后来我决定还是从2004年暑假说起。   我03年校内直推本系硕士,06年毕业,2003年年底萌发出国念头,2004年10月考G,但是实际上在04年暑期我就基本上放弃了出国想法,因为我并不喜欢做一辈子研究。   那就意味着我要工作了,因为之前知道一个师兄在外企实习过,所以我要来他的简历,准备做一份简历,也去实习一把。结果作简历的过程痛苦无比并且让我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因为我觉得自己没多少能够往上写的东西,闪光的东西不足半页,拿得出手的只有系学生会副主席,两个三等奖学金和体育上的荣誉之类,那些打工经历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我欠缺的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1-2份闪光的实习经历,就比较丰满了。   所以要是想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去做一份简历,你会迅速发现自己欠缺的:)   然后就是痛苦的找实习经历。   找实习有很多好处:   1、找工作的预演,也有可能成为正式的工作;   2、认识社会,行业,公司,不同职位的最佳途径;   3、让简历丰满;   4、还可能会有点小收入(这个最不重要)。   万事开头难:   但是找实习最难,因为好机会很少,又往往局限于金融,计算机领域,500强企业和   国资委直属央企之外的实习经历基本上分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我采用的是曲线救国道路。在这之前我有过很多兼职打工经历:家教,机械绘图,写书,翻译,调查问卷都作过,然后我开始广泛联系认识的师兄,特别是在外企的,找活干,并且在BBS上天天看,只要是沾点边的都投,算是运气还好,找到一个给西门子一个部门翻译手册的活,但是不是实习,因为我拿回来做,只是偶尔去沟通,但是已经足以写进简历里面了,作为我找下一步实习的资本,虽然钱少活累,我忍。   跨出第一步:   大概作了2个多月,到了2004年底,那时课题也很忙了,终于从另外一个师兄那里得到另外一个机会,去GE的一个部门作技术,依靠着西门子还有之前的一些兼职经历,最终通过了其实很简单的面试,算是正式得到了一个实习,这个实习对我意义重大,虽然是技术岗位,但是还是能够接触到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对公司里各类职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候我面临了几乎所有清华工科系学生都很难解决的问题,实验室课题比较紧,导师基本上是要求工作日都在实验室的。我没有去请假,而是选择每周消失两天,偷偷去实习,当然要有技巧,周一最好不要去,周五一般可以去,让实验室其它同学帮忙及时沟通,最happy的是老板出差或者到国外开会,可以不用提心吊胆。有时候老师找我就说去采购零件作实验,或者图书馆。这有一点不好,但是没有办法,但是这个   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课题的质量,辛苦是难免的,那段时间晚上和周末基本上是在实验室度过,课题让老板满意,其它都好说,自己心里也坦然。   那4个月的实习也让我认识了不少同学,都是在GE实习每天一起坐班车的人,还有别的学校的,特别是一些学金融,经济,管理类的朋友对我帮助很大,每天途中交流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视野被打开了,让我认识到了技术不是唯一的出路,也知道了95%的CEO出自销售和财务岗位,我开始蠢蠢欲动。   登堂入室:   时间也到了2005年6月份,大批招收暑期实习的公司涌入学校,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我这个时候特别想找一个非技术的实习,最好是市场,采购类的。不过我的确是一个不善于言辞的人,而且那时候英语口语太差,仅有的3次面试机会都没有结果,我记得好像是施奈德,IBM之类的。随着假期临近,实习基本上都招收结束,我也基本上放弃了,决定在GE继续作下去,那边leader对我的工作还算满意,有希望留下来。然而就在这时候,我老早就投过的一个基金公司突然让我去面试,那个时候还是熊市,花了一晚上时间大概看了看啥是基金,然后就上阵了,结果完全没有问我金融的东西,都是我的实习,课题什么的,两轮面试过后,竟然过关,呵呵,生命充满意外啊。   豁然开朗:   这次实习只有不到三周的时间,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