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
第一篇:沉重的肉身读后感
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中题为《沉重的肉身》的那一篇。喜欢刘小枫特有的,用于哲学散文的湿润的文笔。那种需要逐字去领会,推敲其中逻辑推理和品味文字迂回曲折的阅读感觉,是与读亦舒小说的畅快淋漓完全不同的。慢慢地看,有些地方还需要反复地跳回去重新解读,这种凝滞的感觉就像拉长了的盛宴,每一次咀嚼都有完全新鲜的味觉享受。
《沉重的肉身》谈到关于男人对女人选择的性伦理,谈到身体和灵魂感觉的地位对比,以及个体差异等等。文中反复提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及这个故事的源头故事——“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坐在十字路口,面对着两个女人: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能给男人带来的是性和生活的逸乐,代表着生命之轻;而阿蕾特带来的是辛劳厚重的身体感觉和生活经历,她引导男人通向生命之重——所谓的“美好”。赫拉克勒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选择代表着男人对于不同生活、不同伦理的选择。这个论题被男人们唠叨了数千年,发展到昆德拉的版本,就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萨宾娜和特丽莎的故事。在刘小枫的解读中,昆德拉似乎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中“人民-意志”的因素,将男人的性漂泊由寻求女人身体感觉的不同以及背后隐藏的生命意义的不同,进一步演绎成探求历史规律下趋同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似乎托马斯的行为写进
三流色情小说中不过是拙劣的风流韵事,而经过哲学化的处理就变成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政治性反抗……这些逻辑让我感觉极其可爱,是我看到的对于男人动物性的滥情的最新鲜也最富丽堂皇的解释。
不过话说回来,最后文章里谈到了托马斯的选择,或者说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或者说是昆德拉心目中男性群体的选择。托马斯的性漂泊终于止于特丽莎:他在一个又一个女人的身体之间游荡,寻找每个女人身体中那百万分之一的差异,而最后,他发现了特丽莎与所有个体的不同——这是一个他愿意与之共眠的女人,而且他的灵魂开始排斥特丽莎以外的女人的身体……这里文章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关于差异的个体。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化了。用一个简单的答案来说明不过就是他爱上她了——在他阅过无数个差异的个体之后,他找到了一个拥有自己最在意的特点的那个个体。当然如果文章里说得像我的语言这样直白和浅薄,大概就该放上言情小说货架了,不过我还是愿意用我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昆德拉的原著,多少有些感性的意味,少了些理性的分析。
篇二:
讲故事是人类自我发现的一种方式。刘小枫说,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到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人们发现生活混乱不堪时。当一个人的生活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叙事能让人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生活中无暇发现的自我。人类的起源,似乎是从劳动开始的。但人的生活感觉,似乎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讲述了叙述的伦理构想。生命的感觉来源于每一个个体的体验,因此,每一种生命感觉就是一种伦理。伦理探讨个体生命的意义,然后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叙事改变了生命的感觉,无论是听故事或讲故事的人,都曾经在讲述中改变事件本身的态度。于是生命感觉发生了变化,伦理产生了道德实践的力量。
阅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仿佛踏入现化伦理学的深渊,在破碎的叙事片段中反复叩问。
萨宾娜像一个沉重的幽灵,出现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刘小枫把萨宾娜的身体暂且形容为“妓女玛丽昂”的再生。通往萨宾娜身体的感觉是反意识形态的。而特丽莎的身体则表征了“美好”。托马斯对生命感觉产生的疑惑,使他对两位女士的身体作出了两难选择。在电影《布拉格之春》里,托马斯像个三级片演员,把肉体的迷恋表现得丝丝入扣。但《沉重的肉身》提出了问题:身体感觉的差异来自灵魂还是身体?
没有差别的身体等于没有自己的生命时间。灵魂才使身体有超出身体局限的感受能力。托马斯与萨宾娜有相同的生理反感。在那些报纸头条所编织出来的道德理想主义言论中,他们都看到了最大的“媚俗”。
卡夫卡似乎是拒绝身体的。当他即将与菲莉斯小姐走进婚姻殿堂时,他想到的是,在夜深人静时,他是否需要跟一个女人睡在一起,还是独自一人看书。卡夫卡想通过婚姻来摆脱父亲的阴影。但他又害怕给自己带来的负罪感。摇晃在灵魂钢丝索上的卡夫卡,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对自己进行追问。是面对自己还是隐藏?对于卡夫卡来说,他追问得越多似乎就越发现自己的罪:自私、虚荣、怯懦……
结婚当然是一对男女从灵魂上互相认识,但卡夫卡对这种认识充满了绝望。刘小枫把卡夫卡的生命感觉总结为“一片秋天干枯的树叶”。这片干枯的树叶也追求过幸福的阳光,但最终还是希望以自我审判的方式重返天堂。
薇娥丽卡很幸运。她有两个身体。斯基洛夫斯基的《薇娥丽卡的双重生命》中,克拉科夫的薇娥丽卡与巴黎的薇娥丽卡互为灵魂。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