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力发电机组叶模型气动载荷研究
摘 要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风力发电机风轮系列化的实验与研究》[批准号: 为资助,针对我国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存在问题,进行了兆瓦级
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基础实验研究。研究是采用车载法对1MW、1.5MW、2MW风力
发电机组叶片模型的气动载荷特性、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并将1.5MW实验结果与ANSYS程序的风力机叶片气动载荷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研究叶片气动载荷对叶片设计的影响,初步建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列化机组
的关键参数的理论设计。
课题组前期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大量基础工作,设计制造了200kW的大型风力
发电机组叶片,并在沈阳试运行,效果良好。在此研究基础上,设计了1MW、1.5MW、
用车载法和应变片测试技术,根据国标GB/T
9m/s、1
率输出特性、风力机叶片模型的气动载荷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
理论分析研究。三种叶片模型均采用lOOW的风力发电系统,测试截面选择6个截面。
以1.5MW叶片模型截面位置布置尺寸为准,1MW、2MW叶片模型截面位置尺寸按照相
似比例确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风力机设计中,桨距角是一个重要参数,其对风力机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
在1.5MW叶片模型的实验中,设计风速12m/s和桨距角为30。时,风力机输出功率
3.5m/s。显然, 2MW叶片模型风力机起动性能较好。 .
对于静载试验,在使用载荷时,1.5MW叶片模型各截面变形位移较小,叶片刚
度较大:在设计载荷时,叶片截面位移仍随着风轮半径增大呈线性增加趋势,但截
面位移增长速度较快,表明叶片刚度下降显著。
对1MW、1.5MW、2MW叶片模型有相同载荷特性,各截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
扭矩随风速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增加规律;在相同风速下,叶片各测试截面的拉应
力值变化较大,而剪应力值基本相同,但对1.5MW叶片模型,在距风轮回转中心388mm
处与其它截面处的剪应力、拉应力比较明显增大,有应力集中现象。
在风速为14.6m/s时,1.5MW叶片模型风力机风轮转速达到400rpm,但风轮风
能利用系数为0.062,表明兆瓦级叶片模型与lOOW风力发电机不匹配。
元SOLID45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采用自由度耦合将节点进行刚性连接,用两种
不同类型单元节点的耦合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网格划分和重合容差值等。否则,用
ANSYS软件进行载荷计算时出现错误,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
用ANSYS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新型专用1.5Mw叶片模型受剪应力情况进行分析研
究,其仿真数据结果与车载试验数据结果符合性较好,叶片各截面的应力变化趋势
基本吻合;各截面位移量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额定风速为12m/s时,
在各加载截面,仿真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9.55%,最小相对误差为2.38%,而
且靠近叶片根部误差大,t靠近叶尖误差较小:证明用此方法对运动叶片的受力分析
基本是合理的、可靠的、可信的,这对兆瓦级风力机的载荷分析及优化设计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采用车载法和应变片测试技术,对1MW、1.5MW、2MW叶片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用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实验结果的正确性,验证了该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可
靠性。解决了兆瓦级叶片气动载荷研究的难题,开拓了兆瓦级风力机气动载荷研究
的新途径。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模型:气动载荷:兆瓦级
Reseach
onthe cLoadofWind
Aerodynami
,TurbineBlade
Model
Abstract
Itisbasedon”the andresearchofWindWheelseriesoftheWind
experiment
GeneratorwhichisprovidedbythefinancialaidofNationalNaturalScience
isabasal forthe
F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