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 2009 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华西坝古建筑消防现状调查及思考
吴凯伦,魏超杰
调查目标:1、了解华西坝地区古建筑的消防情况
2、对该消防状况提出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提交给相关部门
3、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古建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4 、使自身得到锻炼,培养团队意识和认真仔细的做事风格。
调查时间:2009 年 8 月 25 日之8 月 26 日
调查对象:华西坝地区古建筑(怀德堂,万德堂等)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人员采访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
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
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特别地,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又起着重要
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观察与大量的现实证据表明,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
统文化发展的旺盛蓬勃,深入人心,就会产生巨大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就能使
一个民族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其中,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载体,
古建筑就以一种独特而又无以替代的角色进入了我们的视角。古建筑的发展一直
是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它以建筑的形态反映着文化的
演变,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行为习惯、甚至思想境界都可以从同时期的建
筑风格上体现出来。所以,要想完整地保存好传统文化,建筑保护首当其冲。
受到当时技术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多是砖木结构。大
量木质材料的使用,使火灾成了它们的最大危害。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
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目的古建筑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令祖
国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在这样的形势下,增强进入建筑人员的防火
意识,完善古建筑内部的消防能力刻不容缓。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小组便将这次社会调查的主题定在了我国现存古建筑
的消防问题上。由于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没有能力去跑遍祖国大地,普遍的去调
查我国各地古建筑群的消防情况。所以,出于操作性和现实性的考虑,我们便将
这次的调查地点定在了四川大学华西坝古建筑群,希望可以以点带面,通过这一
个例子来反映我国现存古建筑消防中的一类情况,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
找到一些问题,为我校华西古建筑群的保护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文物古建筑惨遭烈焰涂炭的比比皆是。“ 六朝胜地、
十代古都” 的古城南京,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建筑因火灾而化为灰烬, 始建于
宋代的南京夫子庙曾因此五毁五修。有 1500 余年历史的少林寺历史上共发生次
火灾。2003 年 1 月 19 日, 有 600 多年历史的山西省武当山遇真宫荷叶主殿共
平方米的建筑不到 3 小时便被大火烧毁。2009 年 7 月 25 日5 点 40 分,尚处于
四川大学 2009 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5。12震后修复加固中的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办公楼怀德堂突发大火,火灾经
三小时后被最终扑灭,而建筑上层木质屋顶已全部塌陷。据调查,施工方正对“怀
德堂”做屋顶防水处理,使用了一种类似油毡布的材料,需要用高温烘烤,在砖
瓦结构的建筑上留下火灾隐患。据推断,施工方留下烟头等火种或烘烤设备未关
导致起火的可能性较大„„
回顾过往,古建筑的焚毁时有耳闻,承载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老建筑
毁于一旦,无异于割断了一段传奇岁月和人文命脉,让人怅然。在街头,在网络,
我们听到无数失落惋惜的声音:装修工人和负责团队太不负责任,他们不知道在
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建筑方肯定有问题嘛,这栋建筑历史近百年,从没发生过
火灾。在起火建筑正对面,还有一座风格类似的老式建筑,也被建筑纱网笼罩着,
快查明原因,莫把这栋也搞没了”。警戒线撤掉后,五六名老人快步向失火建筑
走去,脸上尽显哀痛。“好好的房子哦,好好的房子哦„„”一位年过六旬的老
太太站在建筑前叨念着。据老人介绍,她是原华西医大的教师,在这里教书育人
几十年了,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感情。作为川大学子,尽管身在千里之
外的首都,闻此灾变,我心沉痛久久郁积,毅然决定尽自己绵薄之力,回到华西
坝调查华西古建筑的现状,期望能提供些许消防措施的改进细节,为母校一砖一
瓦一草一木献出一片真心。
从 1905 年最初筹建,华西坝建筑格局形成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了。它由
数十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