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印象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园印象建筑.doc

世博园·建筑印象 2010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国家必须正视和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从昔日小渔村到今天国际大都市的数百年变迁史,尤其是上海20多年来的变化,为众多诠释本能的从建筑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人的存在方式世博会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浓缩的展会,无论是展品还是展馆都代表着人类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世博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几乎所有世博会的国家馆都是由当时该国最著名的设计师与建筑师建造, 尽管大多数展馆都会在展览结束后拆除,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些建筑的影响力。事实上,一些展馆后来都曾重建,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1986年重建),西班牙建筑师何塞普·路易·塞特和路易斯·拉卡萨设计的1937年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共和国馆(1992年重建)。因此,这些建筑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建筑样式,可以说我们今天城市里所有建筑都能在过去历届世博会的展馆中找到影子。 建筑·外衣秀 如同名牌服装秀一样,这场建筑“外衣秀”时尚、炫目,并且点燃了城市人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我们以后住的房子也能穿上这样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外衣吗?”满载万千种子的英国“蒲公英”、会呼吸的日本紫蚕宝宝、调节冷暖的马德里“竹屋”……世博会的建筑“外衣”拥有了生命和灵魂。各国的设计师们仿佛让展馆“建筑”踱着“猫步”,登上了争奇斗艳的T台秀场。 再怪异的建筑表皮也离不开材料的支撑。这件建筑“外衣”到底会由什么来编织? 最吸引人眼球的英国馆用的是“亚克力”。6万根亚克力条插在建筑的表面,白天可以把阳光如繁星般引入室内,晚上又能把室内的灯光导出,形成美轮美奂的夜景效果。但是,这种亚克力材料的使用却比以往有了重大突破。 自然材料也是世博会建筑T台秀的主要表皮材质。西班牙馆那层层叠叠的藤板,覆盖在建筑的外面,随建筑造型形成流动的曲面。“展示出手工编织的斑驳质感,又洋溢着温暖动人的生命气息。”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马德里案例“竹屋”同样是自然材料,竹质表皮的遮阳、通风、隔音功能被充分利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万科馆麦秸秆表皮、波兰馆的木质表皮。 环保材料虽然不能肉眼判断,却隐匿在不少建筑表皮中。“铁锈斑斑”的卢森堡馆用的是一种名叫耐候钢的特殊钢材。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与空气、雨水等作用,钢材表面会自动形成抗腐蚀的保护层,不需要涂漆保护,材料的寿命在80年以上,并可100%回收利用。 建筑·低碳行动 世博园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并决心打造一届绿色低碳的世博会。 以中国首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著称的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或将落户北京通州。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原型为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由两座南北相连的四层楼房组成。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其屋顶的“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零碳馆不从自然界浪费能源,也不从管网中吸收能量,而是收集周边废物垃圾,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建筑能耗。 建筑·可持续性 未来的建筑是什么样?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但“节能”无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建筑奇葩云集,各种节能方案也一一展现。 中国馆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是以“节能”二字为核心要求。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日本馆 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瑞士馆 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设计强调了对比,设计人员运用中国的阴阳原理,将缆车作为游戏的元素纳入到设计之中,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记者了解到,缆车每小时能运载3500人,每辆缆车可乘坐6人。缆车设有遮雨蓬,在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