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IV
弓I 言…………………………………………………………………………………………….………….1
一、逮捕适用的现状…………………………………………:……………………………3
(一)逮捕率高………………………………………………………………..3
(二)捕后判轻刑率高………………………………………………………..4
(三)无逮捕必要适用率低…………………………………………………..4
二、逮捕适用的风险……………………………………………………………………………….7
(一)逮捕适用风险的认识…………………………………………………一7
(二)逮捕适用风险的影响因素……………………………………………..9
三、逮捕适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21
(一)程序保障风险的评估…………………………………………………22
(--)社会危害风险的评估…………………………………………………27
四、逮捕适用程序的完善建议…………………………………………………………。34
(一)建立逮捕适用的风险评估机制………………………………………34
(二)健全逮捕适用程序的保障机制………………………………………35
(三)完善逮捕的替代措施…………………………………………………39
结 语………………………………………………………………………………..…………………….41
参考文献………………………………………………………………………………………。42
致 谢………………………………………………………………………………………………………46
摘 要
司法实践中逮捕适用率过高的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
现行法对逮捕适用条件的规定过于概念化、缺乏可操作性,引发了“构罪即
捕、“以捕代侦”等一系列损害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严重问题。刑事诉讼
法修订后,逮捕的适用条件有了较大变化,但是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并没
有受到足够的限制,’不足以改变逮捕被滥用的现状。论文主要探讨了借助风
险管理理论,将逮捕的正当性视为一种风险,分析、评估逮捕适用的风险,
以有效控制逮捕适用率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首先概述了逮捕适用的现状。通过对某市检察机关五年(2007-2011)
来逮捕适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实践中存在的批捕率高、公诉案件羁押
率高、捕后判轻刑率高、无逮捕必要适用率低等问题,并通过引证其他地区
逮捕适用情况的实证分析结论,说明了实践中滥用逮捕的现状;列举了学界
关于逮捕滥用的成因、如何有效控制逮捕适用等问题的各种观点,提出了逮
捕决定权因其扩张性和自我逐利性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权力滥用现象的观
点,认为控制逮捕适用率的关键不是改革现行法律制度,而是在现行法律制
度框架下,如何通过严谨细致的制度设计,尽可能压缩逮捕决定权的自由裁
量空间,使逮捕适用的规则更严谨,使任何国家机关行使权力都能受到必要
的约束,更具有实践意义。
论文主要阐述了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控制逮捕适用的思路和方法。首先,
论文概述了对逮捕适用风险的认识。一是论述了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控制逮捕
适用率的可行性。由于是否适用逮捕主要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做出的,这
种预期与未来发生的实际结果之间可能有偏差,若将这种偏差视为逮捕适用
的风险,即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评估逮捕适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
障逮捕正当性的实现。二是通过对新刑事诉讼法条文的分析,将逮捕的理由
概括为三类情形,认为控制逮捕适用率的关键在于一般条件下如何控制逮捕
的适用,特别是明文规定的五种必要性情形的认定问题;阐述了应当从不捕
风险的角度分析、只有风险高达一定程度才可适用逮捕的思维过程更符合必
要性原则的要求这一观点,而不捕的风险应当比照五种必要性情形来确定。
其次,论述了逮捕适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文中依据五种必要性情形将不捕的
风险划分为两类,一是破坏正常刑事诉讼程序的“程序保障风险”,二是发
生新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社会危害风险”,前者包括逃跑、自杀和证据保全
(即“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风险,后者包括再犯(即
“实施新的犯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