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论文,综合论文论文,....docVIP

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论文,综合论文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论文,综合论文论文,....doc

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论文,综合论文论文,... 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的影响 前言 二十五年前,就是新中国宣布要实现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年,我下了决心开始研究中国近古和近代人口的历史。无疑义地人口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弱的最基本因素。为研究明清人口,必须先搞清传统人口调查,一些基本术语的制度内涵的演变(例如明初担负无偿劳役十六至六十岁的“丁”,到了清初早已变成了纳税单位,与壮丁和人口已毫无关系),更必须从多类史料,尤其是北美各馆共有近四千种的地方志,去研究传统官方土地统计数字的性质,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各省区间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自然灾害,人为变乱,以及政治和制度上有关人口消长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相当长时期的研究过程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就是新大陆几种农作物引进的经过,四百余年间在我国传播的概况,和对我国土地利用及粮食生产的长期影响。 美洲作物传华的问题,我虽已用英文发表了研究的结果①,但英文写法偏重分析综合,比较简练,大量有趣的史料都未征译。近年曾三访祖国,对祖国人口持续性的“爆炸”,使我非常关切,早有撰文讨论之志。今承邀撰文,百忙之中,翻捡旧荚,勉为此文。以为香港《大公报》寿,为关心祖国国计民生者参考,并为讨论中国人口问题奠定部分的历史基础。 此文讨论四种美洲作物——落花生、甘薯、玉蜀黍、马铃薯——的方式不尽相同。前三者方志中记录较多,玉蜀黍尤甚,两三周内完全按时代和地区将所有已搜纪录尽行排列是决不可能的。即使将二十余年前割记中的相关资料都征引出来也还是不免很大的漏洞。由于海外的中国方志,连近十余年内香港、台湾影印的计算在内,也不过四千种左右,而国立北京图书馆就有七千种以上。惟有希望退休之后能在北京补看三千余种前此未曾过目的方志以后,才敢试写“定稿”。在这篇“未定稿”中,对前三种作物的传播仅作概括式的讨论,只详于俗名的列举。马铃薯的资料较少,已搜集的传播记录将全部罗列,志书编者们的观察和案语也择要抄录,因为从这些方志编者的观察和案语中,我们最能了解当时土地、食粮、人口之间的矛盾。 (一)落花生 落花生早经植物学家证明是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20世纪两位西方汉学家都根据万历戊申1608年版浙江台州内陆的《仙居县志》而断定落花生的传华就是在1600年左右②。事实上,苏州学人黄省曾(1490—1540年)在他所著《种芋法》中已经提到: ———————————————————— ① Ping-ti Ho,“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Food Plants into China,《American Anthropologist》,Vol.57,No.2,Part I,April,1955;“American Food Plants in China,《Plant Science Bulletin》(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l.2,No.1,January,1956;《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1368—1953》(Harard University Press,1959;2d.printing.1967),Ch.8,SectionⅢ. ②Berthold Laufer,“Not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round-nut into China,《Congres international dcs Ameri-canistes,xve session》,1906;L.C.Goodrich,“Early Notes of the Peanut in China,《Monumenta Seriea》,Vol.2,1936—1937. “又有皮黄肉白,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① 福州王世懋的《学圃杂疏》,原序撰于万历丁亥1587年,也有叙述: “香芋、落花生产嘉定。落花生尤甘,皆易生物,可种也。”② 具有确定年份的证据是嘉靖戊戌1538年的《常熟县志》的物产之中已经列有落花生。 最初引进落花生的地区,应该稍加讨论。虽然1608年《仙居县志》和康熙辛卯1711年的《衢州府志》都是说浙江落花生的种子,是来自福建,但为研究引进的最早阶段,这两种志书都失之过晚。《明史》卷三百二十三《佛郎机》: “佛郎机,近满剌加。正德中,据满剌加地,逐其王。十三年(1518年)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如其名。诏给方物之直,遣还。其人久留不去,剽劫行旅,至掠小儿为食。已而夤缘镇守中贵,许入京。武宗南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