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ppt
第四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如同身体的发育成长一样,人的心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个体会出现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如果社会不能创造条件让个人的心理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又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特点呢?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生父是丹麦人,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后来与一位犹太医生结婚。直到青少年期埃里克森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埃里克森的生理特征与生长环境使他对自我的认同非常混乱,因为他生活在犹太人家里,却保留了他的斯堪的那维亚父亲的生理特征。一战爆发时埃里克森正处在青少年期,他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忠诚于德国还是丹麦。这段经历对埃里克森的影响非常大,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成为他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 埃里克森一生没有接受正规院校教育。1939年埃里克森加入美国国籍。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其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书内容广泛,包括精神分析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内容,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进行了初步探讨。1961年起,埃里克森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埃里克森的研究深入到了美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些棘手问题,如黑人的地位、妇女作用的变更、青少年的异常行为等。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超出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诸领域,其声誉也超出了美国国界,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包含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但有些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 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岁) 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了解其他人是否可以值得信任以满足基本要求。 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3岁) 当父母和其他照顾者鼓励自立的行为时,学步的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意识——一种能独立处理许多问题的意识。但是当照顾者要求太多、太快,拒绝让孩子完成他们能够做的任务时,或者嘲笑对自立行为的早期尝试时,儿童可能会对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感到怀疑和羞愧。 3、主动对内疚(3-6岁) 儿童越来越能够单独完成任务,而不是依靠成人为他们做这些工作。 当父母和学前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做出不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的合乎实际的选择时,儿童变得主动,亦即独立地计划和从事各种活动。相反,当大人阻拦他们从事独立的活动或者把这些活动作为愚蠢而又令人讨厌的事情不予认真考虑时,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产生内疚感 。 4、勤奋对自卑(6-12岁) 小学阶段对自信心发展至关重要。 理想的做法是,学校通过手工制作,如通过画画、解决加法难题和写句子等活动,为儿童提供许多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认可的机会。 儿童因自己的努力而遭到嘲笑或惩罚,或者如果他们发现自己辜负了其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处于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他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个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 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过的学生则依旧对他们是谁、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迷惑不解。 6、亲密感对孤独感(20-40岁) 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会寻求与他人亲密的关系。 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个体可以学会无私的爱――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取。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个体会产生孤独感,很难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成年人,比如教师,会对学生奉献而不期待回报,他们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7、繁衍感对停滞感(40-60岁) 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并帮助指导未来的一代。 在此时期,当一个人通过抚养家庭或通过为改善社会的工作来作出贡献时,一种普遍性的感觉——一种生产能力和成就的感觉——由此而生。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不能或不愿帮助社会前进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停滞的感觉 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60岁以后) 具有自我整合的人,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