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翻译概论漫谈精品.ppt
About this course 1.Why do we learn this course? 2.How do we learn this course? 课程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所占比例如下: 学生出勤:10% 课堂互评:10% 课堂报告: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50% 本讲提纲 1. What is translation 2. History of Translation 3. Three-pronged strategy on translation 4. Categories of translation 5. Basic processes of translation 6. Some translation terminologies 7. Qualifications for translators 8. my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练习: 1. Proverbs are the popular sayings that brighten so much Latin American talk, the boiled-down wisdom that you are as apt to hear from professors as from peasants, from beggars as from elegantes. The First Translated Version(仅仅忠实却失去美感,有点罗嗦) “谚语是通俗话语,它使得如此多的拉丁美洲人的谈话生动活泼,是凝聚的智慧,从教授到农民,从乞丐到摩登女郎,你都很容易听到。” Revised Translated Version “谚语是凝聚着智慧的通俗话语,它使得拉丁美洲人的言谈常常显得那么生动活泼。上至大学教授下到田野农夫,也从市井乞丐再到摩登女郎,大家都在使用谚语。” 第四个翻译高潮是在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第五个翻译高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al activities from the Second World War 2) Translation in China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to Tang Song Dynasties 第二次: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Scientific Technical Translation during Late Ming to Early Qing Dynasty 第三次: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Opium War to the May 4th Movement. 全面的翻译学史分类 古代译学 1.古代译事—— “翻译”一词的由来 2.佛经翻译时期以及翻译方法论的提出 1.古代译事—— “翻译”一词的由来 周代《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嗜欲不通。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 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这是中国最早 有关口译人员称呼的记载。那么现在为什么只 用“译”或者“翻译”呢? 《宋高僧传》记载:“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 2.佛经翻译时期以及翻译方法论的提出 汉: 佛经翻译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开始的(公元148年),译者是安世高。 后来比较著名的佛经翻译人士是支谦,《法句经序》:“名物不同,传实不易”,翻译过程要“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直译的观点还是意译的观点? 晋代: 道安——设置译场,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翻译成了有组织的活动。 道安不懂梵文,为了保证译文质量,请来了后秦僧人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意译方法的提出者,并且提倡译者署名。 隋唐: 佛经翻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出现了中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 玄奘提出的翻译标准:“既需求真,又需喻俗”,即“忠实和通顺”。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直译和意译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晚晴译学 背景:各国列强入侵,大清帝国摇摇欲坠,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西方各色各样的文化思潮的涌入;另一方面,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救亡图存。在这样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中,翻译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中国翻译历史上第二次高潮。 代表人物:林则徐、林纾和严复。 林则徐:从事翻译的意义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