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基本情况(新修改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泸西县顺鸿煤矿一号井 基 本 情 况 二○一三年三月六日 泸西县顺鸿煤矿一号井矿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位于。地理气候概况 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沟谷,海拔1850.0m,相对高差达215.0m,一般标高为2000.0~1900.0m。 区内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不同海拔区域分别呈现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5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2℃,最高气温为35.0℃,出现于7月份,最低气温为-4℃,出现于1月份,最热为5~7月,最冷为12月至次年2月;年平均日照2112小时。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雨量少;6月至9月为雨季,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降雨量900.0mm,最大日降雨量为120.2mm(出现于1958年9月17日),连续降雨最多天数为16天,连续降雨量最大为125.3mm。无霜期272.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5%,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区内地表水多为季节性山沟溪流,较大的溪流为矿区东南部的黑皮箐、围杆坡、山寨子山冲沟溪流,流距约700~1500m,一般流量为0.1~10.5L/s。该溪流由北流向南,通过秧田坝流入旧城河沟。 泸西县工业以电力、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为主,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87亿元;服务行业则以阿庐古洞旅游业为主,2005年旅游经济收入达2.26亿元,社会综合效益4.5亿元;农业以粮食、烤烟、水果为主,畜牧业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居民主要有汉、彝、回、壮、傣、苗族等民族,总人口37万。 矿区东南部分布有寨子山和黑皮箐等村落,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总人口1525人。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洋芋、大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耀进煤矿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泸西县志》资料记载,泸西境内解放前共发生六级以下地震11次,其中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性的地震有3次,第一次是1592年,5.5级;第二次是1874年4月,6级;第三次是1926年10月,5级;解放后共发生过5次有感地震。但多属构造性地震,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区,地块相对较稳定。 经实地调查,区内目前尚未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次为彝族,主要居住在+米标高以下地形较缓的坝子。地方经济以农业、养殖业及采矿业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玉米和土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甘蔗、、烤烟等。矿区内水电基本能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需要。 区内已架通高压输电网,乡、镇及村民委员会均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均在该区开通了移动电话,电力及通讯极为便利。 三、煤层赋存情况 1、煤层 大街矿区成煤地层属大街—花山第三系盆地,为典型的河流相充填沉积,由于有相对稳定的构造和适宜的聚煤古环境以及丰富的物源补给,形成了分布不均,横向和空间上变化很大的巨厚煤层。 大街煤矿含煤较好,含褐煤38层,单层厚10.6423.95米,基本可分为五个煤层(组),其中2号煤层为主要可采较稳定煤层,其余为稳定—极不稳定煤层,不具工业价值。矿区煤层厚度大,含煤性好,含煤系数1015%,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 (1)含煤性 1号煤层:位于N124 之中下部,煤厚0.30.7m,下距2号煤层1.530米,至中深部分岔、变薄尖灭,极不稳定,不可采。 2号煤组:位于N124 下部,煤组厚5.3059.31米,层厚0.6423.95米,一般可见3个煤分层,具有河流沉积常见的合并分岔现象,属中厚一特厚煤组。但结构复杂,含夹石121层,一般510层,厚0.010.5米,大多小于0.5米,尤以下部夹石层数增多,岩性变化大,结构属复杂一极复杂型。 煤层顶板以灰绿色中厚一厚层状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底板为灰色粉细一中粗砂岩,含砂砾岩及含炭泥岩。 3号煤层:位于N123中部,含煤01层,煤仅厚00.5m,且极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 4号煤层:位于N123底部,含煤04层,一般12层,煤厚0.310.7米,单煤厚08米,仅在向斜西翼采构场内局部可采,至中部东翼逐步变薄、尖灭。在3号采场,4号煤层高位露头有小型褶曲,产状变化较大。 5号煤层,位于N122底部,勘探中未见,此次不赘述。 以上五个煤层中,2号煤层为主要可采较稳定煤层,其余为不稳定—极不稳定煤层,不具备工业价值。2号煤组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在矿区内形成两个富煤带,即以231、301孔为中心纵向分布和以501、504孔为中心的横向分布,两区互为垂直关系,浅部露头为收敛富煤部位,向东翼及深部逐步变薄、分岔直至尖灭。2号煤在5线最厚达58.6米,然而南至56线却急剧变薄至数米,纵向上亦变化较大,但分岔变薄较剖面上剧烈。 (2)可采煤层特征 可采主煤层(2号煤组)赋存于N124 下部,煤组厚5.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