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mp;lt;amp;#3;14amp;gt;C标记冬小麦秸秆分解过程中碳周转规律的研究.pdf
摘要
本文通过14C标记冬小麦秸秆的室内分解试验,研究冬小麦秸秆在农田土壤分解过程中,土
壤外源有机碳和原有有机碳的分解矿化、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残留碳的变化规律,以期能够为农
田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规律和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源增汇提供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
秸秆碳分解变化规律;小麦秸秆进入土壤后,前期秸秆碳分解迅速,一个月内秸秆碳分解量
古加入秸秆总量的60%左右,90天的培养期中秸秆分解量约占加入秸秆量的80%,小麦秸秆分
解半衰期为44~83天。秸秆碳的分解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35(2条件下秸秆碳分解释
放量显著高于25℃;施氮量对秸秆碳的分解影响不显著;秸秆碳的分解有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大趋
势,但是所设的3个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
土壤原有有机碳变化规律:小麦秸秆的施入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具有正激发效应,培养
l 5天后原有有机碳的分解占90天分解总量的50%以上,培养90天后,各处理原有有机碳的输出
天以后施氮量为150kg.ha1的处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水平;温度对原有有机碳分解的影响极其显
著.35C处理的分解量达25C分解量的8倍之多;原有有机碳的分解速率随含水量的升高逐渐增
大。
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小麦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先是迅速升高,
中的碳进入微生物的量即微生物”C占微生物碳总量的1,3左右,土壤原有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的
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且微生物”C的周转速率相对较低,周转期较长。土壤微生物易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本试验中施氮量的3个水平对微生物碳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含水量和温度的不同水平能
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碳的含量: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土壤微生物含量远高于60%和40%田间持水
量的处理:对温度来说,25℃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含量要显著高于35C下的含量。
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平衡:本试验中,除高温(35℃)条件的几个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有
机碳含量均有增加,为碳汇。施氮对碳索的平衡没有显著影响,75kg·ha1的处理略高于其它2个
水平;碳素的累积随含水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温度对碳素平衡影响极显著,高温条件下有机
碳损失极为严重。
关键词:”C,冬小麦秸秆,土壤有机碳,原有有机碳,分解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华北高产农田土壤碳的截存机理和定量特征”资助
Abstract
labeledwheatstrawwascarriedoutin to
An on of‘4C laboratory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studying
carbon
research of straw soil soilmicro—biomass
variations carbon,and
input carbon,originalorganic
fluxesand about soil
(Bc).We tocalculatecarbonturnover givesuggestionsincreasingorganic
expect
resultsindicate
carbon(soc).Thethat,
Varmtion wheatstrawcarbon:Afterwheatstrawenteredfarmland
ofwinter soft,itdecomposed
fastinthe onemonth.The wheatstrawtookabout80%
very p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酚#39;在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中的作用研究.pdf
- <241>Am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迁移实验研究.pdf
- 019工程风险析.pdf
- 10万吨年烧碱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pdf
- 135型螺杆泵杆的设计过程及力学性能研究.pdf
- 15W-40公汽车天然气发动机润滑油研究.pdf
- 18000吨日浓度苦咸用反渗透淡化的研究.pdf
- 185nmUV解水中的二苯甲酮和孔雀石绿.pdf
- 1,1,2,2四氯乙烷在溶液相以及吸附相上水解反应活性研究.pdf
- 1,1,2,2四氯乙烷(TeCA)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和反应活性研究.pdf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3.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2课时 点的坐标特征.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3.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3课时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4.3 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1课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pptx
- (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三)讲义第15讲7.1.1条件概率(学生版+解析).docx
- (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三)讲义第19讲8.1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8.1.1变量的相关关系+8.1.2样本相关系数)(学生版+解析).doc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2课时 加减消元法.pptx
- (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一)2025年秋季学期讲义第01讲1.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学生版+教师版).doc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1课时 代入消元法.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3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pptx
-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5.4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第2课时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