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广州市森林生物时空演变及其异质性分析
广州森林生物量时空演变及其异质性分析
专业:环境科学
博士生:王淑君
指导老师:管东生教授
摘 要
人类活动致使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自然资源破坏,同时化石燃料的无节制燃
烧,使得大气中C02含量持续快速增加,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成为目前人类面犒
的最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所以碳循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森林
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的碳储存库,森林生物量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和碳动态分析的基础,已经成为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3S技术的发
展,为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选择广州这一经
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其森林生物
量动态变化进行探讨,为区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
态城市提供参考.
地形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并基于CAirr分析算法,提取广州森林分类信息。
利用样方调查结合同期TM数据的光谱响应数据,选择适合研究区的遥感指示因
子,建立阔叶林、针叶林、园地的逐步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比较两种模型
的精度,选择最优模型,计算3个时期广州森林生物量,绘制生物量分布图,分
析广州森林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森林生
物量的分布格局。得到如下结论:
(1)对影像进行大气校正与地形校正,将灰度值转化为地物真实光谱反射
率,消除了山体阴影的影响,降低了植被的分类难度。而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
自动分类后再利用专家知识的再分类方法,即充分利用了cART算法分类的快速、
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势,同时引入了GIS数据以及其他辅助信息,改
进了分类精度,提高了效率。3个时期广州森林面积分别为268841hm2、
均,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1990年砣004年,针叶林面积减
少,阚叶林增加,森林群落朝着正向演替方向发展。
(2)选择不同的遥感指示因子建立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的逐步回归模型,
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森林生物量与所筛选的遥感信息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相关
性,样本序列总体能够反映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的信息。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回归模型比较精度更高,因此神经网络模型更适用于
广州森林生物量的研究。
×107t、1.53x t·h矿、45.8t·h矿、49.4t·hm-2。
101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4.1
3个时期,广州市均有4096以上的森林生物量低于50t·h一;80%以上森林生物
量低于100
t·hm-2。1990年生物量高于100t·h扩的森林面积仅占5.71%,2004
年增至15.63%。高于150t·hm-2的森林面积1990年所占比例不足2%,其分布
hm
在广州北部流溪河林场、大岭山林场,面积约3145hm;1997年,超过10000
的森林生物量大于150t·h一,其分布除了流溪河林场、大岭山林场外,还有广
州中部的自云山、帽峰山、增城一些地区,以及广州西部的鸿枕山等地;2004
年生物量高于150t·h矿的森林面积是1990年的4.5倍。在时间维上,生物量
变化的趋势是低于50t·lma-2生物量的森林逐步减少,高于100t·hm-2生物量的森
林逐步增加,广州市加强森林管理的效果开始显现,生物量结构朝良性发展。1990
t·h一、22.7t·h扩、24.7t·h矿。
106t:碳密度分别为22.1
(4)3个时期研究区森林生物量都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性;2004年生物量
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1990年-2004年研究区的生物量分布格局由随机离散
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广州森林生物量的异质性进行分
析,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程度相差不大,空间结构上均属
于高度相关,30m-lOOOm左右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因素是森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
的主要因素,1990年-2004年,对于森林生物量分布异质性,随机因素所起的作
用减弱,内在因子如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