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再悬浮条件下河沉积物内源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以青岛李村河为例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为美化我们的环境
做出和正在做出贡献的人们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再悬浮条件下河口沉积物内源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以青岛李村河为例
摘 要
河口是联系陆地河流与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河口区营养元素的生
物地球化学行为对其向海洋的输出有显著的影响。磷是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
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內源磷的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水深较
浅,河口区的沉积物往往在风浪和潮汐等外力引起的底部剪切力作用下经历着周
期性的再悬浮。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往往伴随着内源磷向上覆水体的放释,是內源
磷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条典型的城市纳污河流,李村河口沉积物污染
比较严重。再悬浮条件下,沉积物中赋存的磷的迁移和转化对河口区乃至胶州湾
的生物生产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现场观测、采样和分析,掌握了李村河
口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中磷及其它主要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模拟沉积
物的再悬浮过程,研究了沉积物对侵蚀切应力的响应特征,探讨了再悬浮对上覆
水体磷负荷和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机制;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再悬浮条件下沉
积物中有机磷的矿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沉积物性质和环境因素对矿化速
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悬浮沉积物的光化学降解过程,探讨了再悬浮条件下內源有
机磷的光降解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降解过程的影响。通过研究取得
了以下新的认识和结论:
1. 监测研究区水-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动态变化特征。
(1)在不同季节中, 上覆水体溶解性总磷(DTP )、溶解性无机磷(DIP )、
NH4+-N 和 NO2--N 的含量均呈现出涨潮时降低,落潮时升高的趋势;而盐度、pH 、
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即涨潮高,落潮低。上覆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受潮汐影响显著。
(2 )河口沉积物含水率、烧失量和营养盐含量在不同季节差别不大。沉积
物含水率和无机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 NH4+-N 和
NO3--N 的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范围较大,无明显的变化规律。间隙水中 DTP 和
DIP 的浓度均呈现出随深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间隙水中的溶解性
总氮和 NOx--N 浓度在夏季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上是降低的,而其在春季的垂向
I
万方数据
分布规律不明显。此外,研究区内沉积物所受到的扰动切应力主要来源于潮汐流。
2. 模拟了李村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确定了沉积物发生再悬浮
的临界切应力。不同季节中,细颗粒沉积物发生再悬浮的临界切应力介于
2 2
0.117-0.156N/m 之间,而潮汐流产生的切应力可达到 0.410N/m ,表明潮汐流的
扰动可以使细颗粒沉积物发生再悬浮。研究区内具有再悬浮潜力的沉积物的厚度
小于 1mm,并且该厚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此外,河口区的水动力扰动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