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pdfVIP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海陵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选项中,属于山顶洞人能做而北京人不能做的是( ) A .懂得人工取火 B.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 C.制造和使用石器 D.烧烤食物 2.距今约6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 物是( ) A .玉米 B.小米 C.米饭 D.小麦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 A .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4.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B.黄帝、炎帝部落 C.炎帝、蚩尤部落 D.黄帝、蚩尤部落 5.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 ) A .禹 B.鲧 C.舜 D. 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是( ) A .禹 B.舜 C.炎帝 D.黄帝 7.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B.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C.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D.中国人善于想像 8.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最早的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是( ) A .禹 B.嫘祖 C.黄帝 D.炎帝 9.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 A .黄帝 B.商汤 C.夏启 D.周文王 10.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削弱功臣 B.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C.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D.巩固周王朝统治 11.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 A .祭祀与打仗 B.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爱心 用心 专心 1 C.农业与打仗 D.祭祀与发展农业 12.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A .围魏救赵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13.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 .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 C.夏、商、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 14.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B.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D.李悝在魏国的变当 15.成语“人声鼎沸” 中的“鼎”,在古代是一种器皿,“鼎”的最初功用是( ) A .礼器 B.煮、盛食物 C.酒具 D.兵器 16.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倡“为政以德” B.认为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C.言论被记录在《论语》里D.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7.下列符合墨子观点的有( ) ①主张“兼爱”、“非攻”②支持正义的战争③希望人们互助互爱④主张“无为而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主流思想与成语“随遇而安”的意思相吻合的学派是( ) A .墨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儒家学派 19.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之为( ) ①金文 ②甲骨文 ③陶文 ④铭文 A .①

文档评论(0)

angmhy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