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论文题目:城市滨水生态与土地复合开发模式及效应研究
专 业:水文学及水资源
作 者:赵月望 签 名:
指导教师:解建仓教授 签 名: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中具有基础性、敏感
性和战略性的因素,也是城市化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关键环境要素。土地作
为水生态建设的基础资源,与水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水资源作为区域土地利用
的瓶颈因素,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向。同时,城市水域、水生态建设本身是土地利用的类
型之一,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二者相互影响,耦合为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化
推进了区域滨水生态与土地资源的迅速开发和综合利用,同时改变了区域水土资源结构、
利用效率及生态环境格局。理清水土资源开发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并指导实
施,对改善水环境质量、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土地资源价值以及增强土地资源承载力,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基于城市水生态和土地资源之间的耦
合关系和开发利用的博弈分析,寻求建立水土资源复合开发模式,并分析计算其综合效应,
评估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生态系统风险,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实现城市化与区域水生态建
设、土地开发利用相协调,发展可持续。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基于博弈理论分析了城市滨水生态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化
进程中水生态建设和土地开发的现状分析,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二者关系,并建立模型及求
解。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开发、水生态建设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关联性,
通过合作进行复合开发能实现共赢,并能收益远超本身价值的耦合价值。
(2)研究建立了城市滨水生态与土地复合开发模式框架、流程与机制。从复合开发
模式的目标、内涵出发,确立城市水土资源复合开发的整体框架,并从法律法规、行政政
策、组织机构、市场运行等方面来论证其实施条件;通过对传统土地开发和水生态建设流
程的对比与综合,制定了水土资源复合开发流程;从驱动因素、参与主体、职责分工、整
体规划、资金筹措等方面完善了水土资源复合开发的运行机制。
(3)分析计算了城市滨水生态和土地资源复合开发后的综合效应。以西安沪灞生态
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生态服务价值作为指标,计算了复合开发后的综合效应指
数,应用灰色理论计算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综合效应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动态变化信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土资源综合效应明显提高,其主要驱动因子为信息熵和水域利用。
(4)进行了水土资源复合开发模式下的水生态规划实证。针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
市中新区建设的水土资源约束,导入复合开发模式来破解瓶颈,具体落实为区域水生态规
划。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综合分析区域功能定位及水土资源条件,计算了适应水面面
积,分人工河流、内湖、小水库、湿地等四个类型规划2020年水生态建设用地为4485.54
公顷,占总规划用地16.57%,计算水生态及景观需水量为8122万m3;并提出了基于水
安全、水经济、水文化的水生态建设框架,进行了布局规划和空间设计。
(5)建立并验证了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生态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从环境、经济、
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区域水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
权重,利用各因子计算模型及生态风险计算模型算出研究区(西安沪灞生态区)水土资源
系统稳定、风险较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方法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城市化;滨水生态;土地资源;复合开发;综合效应;博弈分析;风险评价;
年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0JS077)的资助。
2
ABSTRCAT
Combined and
Title:Researchon Mod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200MW级发电机负序运行能力的研究.pdf
- AZ80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和强韧化.pdf
- DNLS方程离散呼吸子及其耦合格点映射拟周期呼吸子的存在性.pdf
- H-%2c2-S-%27%2b-离子A-%272-A-%2c1-态光谱分析及其光解离动力的研究.pdf
- PS%2cPS%2b和PS-自由基的势能函数和光谱性质研析.pdf
- PT25型高空作业平台工作装置设计和虚拟样机仿真分析.pdf
- 按摩椅系统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析.pdf
- 北京地铁14号线盾构下穿京津城际铁路变形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pdf
- 表面无立方相梯度功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的研究.pdf
- 部分分解法在时滞及其非线性大系统稳定性中的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