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的年代和年际尺度变化及模拟检验研析.pdf

中国降水的年代和年际尺度变化及模拟检验研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温资 料,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降水年代尺度异常以及中国降水年际振荡 的主要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并利用数值试验加以验证。还评估了耦合模式的梅雨 年代尺度异常的集合预报能力,并且分析了模式的预报误差及其产生原因。最后, 研究了中国降水主要年际周期(准两年、准四年)振荡的循环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梅雨雨带年代尺度北移的事实,1999年 以前梅雨雨带主要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1999年以后雨带北移到了长江以北的 淮河流域。梅雨带北移前后东亚大气环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包括:东亚副热带 扩张、东亚急流北移和夏季风前缘北推等,而这一系列环流系统变化也有利于梅 雨雨带的北移。 (2)发现了20.世纪90年代末热带太平洋类似年代际“LaNifia型海温变 化趋势,其中又以热带西太平洋的增温最为显著。接下来的敏感性试验证明,20 世纪90年代末热带西太平洋的年代尺度增温,有利于西太副高东撤、北跳和东亚 夏季风前缘北推,可能是导致这次梅雨雨带年代尺度北移的原因。 (3)通过检验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l.Q进行的集合预报结果发现, 模式预报的20世纪90年代末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呈年代尺度降低趋势与观测的结 果正好相反,这可能是导致模式预报的梅雨雨带出现年代尺度南移而未能预报出 实际雨带北移的原因。此外,在检验BCC—CMI.0对梅雨的预报能力时发现,模式 存在预报的雨带系统性偏北的偏差。而此偏差的出现,一方面可能与模式预报的 青藏高原上空高度场偏低导致的东亚季风区气压梯度增加、东亚夏季风前缘北推 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模式系统内部预报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高,LaNifia事件 预报的偏多导致的西太副高偏北偏东、东亚夏季风前缘北进有关。 (4)本文利用S-EOF等方法研究了中国降水主要年际周期(准两年、准四年) 振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产生机制。中国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不仅与热带低纬地 区海气耦合过程有关,而且与中低纬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热带低纬地区的TB0信 号通过经向遥相关波列可以传输到东亚副热带及中高纬度地区,使得东亚副热带 季风环流系统包括中国降水产生TB0振荡。而伴随ENSO四年周期循环过程出现 的热带太平洋ElNh30和LaNifia事件可以通过遥相关作用影响东亚地区大气环流 和中高纬度Rossby波列的形态是影响我国降水准四年周期振荡的可能原因。 关键词:降水,年代尺度变化,雨带北移,预报偏差,年际振荡 Abstract of This theinterdecadalandintcrannualvariations studyinvestigates precipitation in discussestheircausesinrelationtotheair-seacirculation China,and change,using observational datainChina、theNCEP-NCARdataandthe the precipitation renanlysis furthercarriedoutto NOAASSTdata 1979—2008.Numericalare during experiments validatetheobservationalresults.Thentheensemble is predictionexperiment to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