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化学课件创新.ppt
Ag+-TLC板中AgNO3含量一般为硅胶G量的2%~5%,对多个饱和甘三酯含量可增至15%~30%。AgNO3一般在调浆时溶于水中加入,也可用喷雾、浸泡等方式加入,Ag+-TLC薄板制好后应避光存放于干燥器中(硝酸银见光易分解)。 Ag+-TLC板分离甘油三酯常用的展开剂有两个系统,一类是弱极性的苯—乙醚系统,一类是极性的氯仿/甲醇、乙醇或乙酸体系。 甘油三酯有时也可用硼酸薄板进行分离,硼酸可以与羟基氧发生氢键作用,在薄板上硼酸对甘油基和游离羟基都会产生微弱的作用力,所以能较好地对1,3—甘二酯和α,β—甘二酯进行分离。 (一)甘油三酯的结构分析 1.sn-2位脂肪酸的分析 胰脂酶是一种选择性水解酶,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性地水解甘三酯1,3位酰基,在一定条件下对sn-2位不水解。 测定时先用色谱法提取甘三酯,将游离脂肪酸、甘一酯、甘二酯、复杂脂质等组分分除去,然后用缓冲溶液控制pH值在7~8之间,加入胆酸钠或脱氧胆酸钠等乳化剂使其乳化,加入CaCl2使生成的脂肪酸皂化以促进反应的正向进行,最后加入盐酸中止反应。反应产物用乙醚提取,以己烷、乙醚、甲酸混合液(70:30:1)为展开剂进行薄板分离,展开后喷洒2,7-二氯荧光黄,在紫外灯下观察分离谱带,最前位置的是未反应的甘三酯,然后是游离脂肪酸、甘二酯,最后位置是sn-2甘一酯。分别刮下β-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谱带,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分别测出脂肪酸和β-甘油一酯的含量和种类。 水解条件要求比较高,包括水解温度、水解时间、胰脂酶量等。水解过度,甘一酯也能发生水解,水解不足产生的甘一酯无法满足分析数量要求。另外操作不当酰基还会发生位移。 具有这种选择性的脂肪酶除胰脂酶外(主要是猪胰脂酶,马、鼠、人胰脂酶也具有这种选择性),某些植物酶和微生物酶也具有sn-1,3位选择性,胰脂酶水解速度对不同脂肪酸有所不同,短碳链酸如4、6、8、10碳酸一般水解较快,而碳链在20碳以上时水解较慢。对于特殊脂肪酸如环氧酸、环丙烯酸、羟基酸等也具有不同的水解特征,对这些油脂应慎重使用。 对含水短碳链和特长碳链常采用格氏试剂进行降解,并以硼酸薄板进行分离,然后对分离得到的sn-2-甘油一酯甲酯化处理,气相色谱分析得到其结构。此法经过不断完善,日前已广泛用于常规分析。另一种还在发展中的方法是高分辨NMR分析,2位酰基与1,3配基会产生不同的信号,当然脂肪酸不同,信号位置也显著不同,通过现代积分技术并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对不同信号的准确定量巳成可能,目前NMR已成功地分析了几种非常见油脂及几种普通油脂的sn-2位分布。 2.sn-1位脂肪酸的分析 甘三酯sn-1位和sn-3位常用间接方法分析。先用格氏试剂将甘三酯降解为甘二酯。再将甘二酯合成磷脂,以磷脂酶A2将磷脂sn-2位的脂肪酸水解掉,得sn—1酰基溶血磷脂,经甲基化,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定结构。 甘三酯降解选用的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一般是CH3CH3MgBr,反应比较温和,可得α、β甘二酯。 将α、β甘二酯与氯氧化磷和氯化胆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卵磷脂(sn-1,2甘二酯生成L-卵磷脂,sn-2,3甘二酯生成D-卵磷脂)、与磷脂酶A 2作用,L-卵磷脂水解得到sn-1-酰基溶血磷脂,D-卵磷脂不水解。 经薄板分离、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可确定sn-l位置上的脂肪酸种类。 从油脂的总脂肪酸含量减去sn-2位脂肪酸(由胰脂酶水解而得)及溶血磷脂中sn-1位脂肪酸,即可得到sn-3位的脂肪酸含量。 3. sn—3位脂肪酸的分析 先以格氏试剂处理,用硼酸板分离提取sn-1,3-甘油二酯,将 sn-2位磷脂化,以磷脂酶A1水解sn-1位脂肪酸,则得sn-3溶血磷脂。 经薄板分离、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可确定sn-3位脂肪酸种类。 4.采用甘二酯激酶催化磷脂化的方法 甘油三酯水解后得到的α,β—甘二酯用甘二酯激酶催化进行磷脂化,这种酶仅能催化sn-l,2-甘二酯,sn-2,3-甘二酯则不发生反应,经过薄板分离、甲酯化处理,可得sn-1,2为脂肪酸的分布。先以胰脂酶水解法测得sn-2为脂肪酸的分布,然后经过计算可得到sn-1、sn-3为脂肪酸的分布。 思 考 题 抗消化淀粉的研究进展? 生理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油脂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 低聚肽的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O.R 菲尼马著,王璋译. 食品化学(第三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阚建全 .食品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Food Chemistry[J] Journ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 H.-D.Belitze,W.Grosch,P.Schieb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