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体沉积物中砷态分析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以长江河口为例.pdf
摘要
近年来,砷元素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为人关注。水体
沉积物中砷的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因此对水体沉
积物中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围绕砷的形态、
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以及砷在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开展
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到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具体如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氢化物发生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mLCmG-^AS),
首先对水溶液中砷酸盐(As(、,))、亚砷酸盐(As(ⅡD)、一甲基胂酸盐(MMA)、
二甲基胂酸盐(DMA)等砷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这些化合物色谱峰分离度均
大于l,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其次,以O.3mol/L磷酸
为提取剂,并用微波辅助提取沉积物中的各种砷形态,通过HPLC-HG-AAS分
离测定,各种砷形态的平均回收率在90.8%~103.5%之间变化,因此微波辅助
磷酸提取是一种理想的沉积物砷形态前处理方法.
利用自制的氧化铁信酸纤维素复合膜(FeO/CAM)对沉积物中砷的生物有
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水介质中,沉积物中释放的有效砷被Feo/CAM富
集至膜中,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至24h后逐渐趋于平衡,这一过程恰当地模
拟了生物的吸收,因此Fc0^cAM可以用于有效砷的体外测试。在12个总砷含
量为6.4~34.6mg/kg的太湖沉积物样品中,FeO/CAM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与磷酸
盐缓冲液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FeO肥AM克服了化学试剂提
取过程中引起的非有效态砷释放的根本缺陷,因此,Fc0忙AM方法在沉积物有
效砷含量的体外测定时比化学试剂提取法可能更准确。
于2006年4月在长江河口开展野外调查,采集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进
行总砷、砷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总砷含量
为9.56~21.58
mg/kg,主要为无机砷形态,且以As(V)为主;沉积物中有效砷含
量为O.06~O.69
mg/kg,仅占沉积物中总砷含量的2.1%左右,因此,其生物有效
性处于较低水平;另外,MOiler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计算
结果也显示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处于微污染水平。
关键词:砷形态:生物有效性;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长江口
Abstract
recent andmoreattentionwas totheeffectofarsenicOllthe
In years,more paid
healthand is establishedthat协e and
human aqueousorganisms.Itclearly toxicity
were onarsenic was to
bioavailabilitydepend speciation.Therefore.itnecessary
andevaluatethe and ofarsen/c.Acuse onthe
hioavailabity study
analyse speciation
sediments out
and ofarsenicinthe wascarriedin
speciationbioavilability aqueous
the ofthe
estuaryYangtze
River(Chan撕iang).
Anon-line of
system
coupling hi欧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每蘸&generation-ato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