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访着名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pdf

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访着名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访着名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

维普资讯 人类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 — 访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 陈威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 已进入 “心理疾病” 时代。他们预计,到2010年,抑郁症将排在世界发病率前 l5位疾病的榜首;到2020 年,更将成为非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 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而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是全球 自 杀者总数的1/5。医学专家把 “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 陈威威(以下简称陈):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博士生,甚至博士生导师跳楼 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令人震惊。据统计,2005年,我国有28.7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在 l5岁~34岁的人群中,自杀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因素。作为这方 面的专家。您怎么看待 自杀这样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 李子勋(以下简称李):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在十多年前就被国际上评为 高 自杀率的国家。目前,我们采用的统计资料只能是个保守的推算,因为还有很多 自杀并没有被统计进来。我们知道,中国高等院校 自杀率剧增的数字是最容易获得 的资料。比如最近的统计只是按照漏报率而调整推算,去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是 28.7万人,自杀未遂者达200万之多,但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推算 ,自杀未遂的人数 起码是 自杀死亡人数的l0倍,由此推算出的自杀未遂者应为280万人。 陈:一百多年前,社会学大师涂尔干在其 《自杀论》中提出,对 自杀现象应当通 过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而反对心理学或生物学上的还原主义,拒绝用个别事 例来说明问题。作为对 自杀现象的开创性社会学研究,涂尔干的这种方法论在当下 魁 糕 是否还具有意义? 簧 李:我认为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方法论上从来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陈威威:自由撰稿人。 维普资讯 差异,而且至今基本在沿用,比如以数据统计来分析、归类,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寻找 结构性关联,从中找到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官方统计中,近十几年来中国广大农村的自杀保持着双高峰状态:一 个是少男少女(尤其是少女),一个是45岁-65岁人群 ,存在这样两个高 自杀率人 群。这个双高峰是一些贫穷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特有现象。 陈: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的自杀率远高于 “文革”期间,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包括 2O世纪 5O年代以来各种政治运动所导致的自杀人数的总和。这种推断有依据吗? 李:我不这么认为。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没有对 自杀做过较全面的统计,假如无 法获得当年的数据,就不具备比较这两个时期的前提。现在社会上普遍关注 自杀问 题,国际社会也在关注。因此不能将过去民间零散而不完整的记录随意拿来做参 考。在没有获得可靠的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谁又敢下这个结论? 在我们东方人看来,自杀只是个人行为。长期以来,自杀在我国被归类于社会 行为学。其实,自杀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社会现象。比如,警察徒手与拿枪 的歹徒搏斗,一般说来他也许做不到,但在某种文化观念的激励和精神感召下,他 会忽视这种危险。他在冒险的过程中已带有对死亡的某种意愿了。因此,我们的文 化就对 自杀活动产生了作用。 陈:屈原投江也许是我国历史最早记载的自杀事件之一。可以确定,屈原的自 杀有为政治理想殉身和警示社会的因素,其中还有个人境遇的成分。类似的还有民 初王国维的自沉 昆明湖。涂尔干 “利他主义 自杀”的冰冷的 “统计数字”,能否涵盖这 样的人物? 李:自杀者自有他们非死不可的道理。涂尔干在这里的阐释是,人是被文明塑 造的,因此要寻找文明所依赖的社会原因和条件 ,就是通过对自杀的个体现象去寻 找人类最特殊的 “社会事实”,从而脱离作为自杀个体的心理表现的意义。 陈:有些学者认为,目前在高校发生的学生与知识分子的自杀现象增多,是社 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必然。 李:我认为这样归结过于简单。中国自杀率高同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