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原子结构与量子化学(中).pdf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原子结构与量子化学(中)

第八章(中) 原子结构和 元素周期表 3 原子结构的波动力学模型 Heisenberg W Schrodinger E 波动力学模型是迄今最成功的原子结构模型, 它是1920年代以海森 堡(Heisenberg W) 和薛定锷(Schrodinger E) 为代表的科学家们通过数学 方法处理原子中电子的波动性而建立起来的;该模型不但能够预言氢 的发射光谱(包括玻尔模型无法解释的谱线), 而且也适用于多电子原子, 从而更合理地说明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 科学 “孪生子” 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p 回顾一下量子论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两条迥异的道路是 饶有趣味的。 p 一种办法的思路是直接从观测到的原子谱线出发,引入 矩阵的数学工具,用这种奇异的方块去建立起整个新力学 的大厦来。它强调观测到的分立性、跳跃性,同时又坚持 以数学为唯一导向,不为日常生活的直观经验所迷惑。但 是,如果追究根本的话,它所强调的光谱线及其非连续性 的一面,始终可以看到微粒势力那隐约的身 。 p 这个理论的核心人物自然是海森堡,波恩,约尔当,而他 们背后的精神力量,则无疑是哥本哈根的那位伟大的尼尔 斯玻尔。这些关系密切的科学家们集中资源和火力,组成 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从而建立起 矩阵力学这一壮观的堡垒来。 科学 “孪生子” 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p 而沿着另一条道路前进的人们在组织上显然松散许多。大 致说来,这是以德布罗意的理论为切入点,以薛定谔为主 将的一个派别。而在波动力学的创建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指 导作用的爱因斯坦,则是他们背后的精神领袖。 p但是这个理论的政治观点也是很明确的:它强调电子作为 波的连续性一面,以波动方程来描述它的行为。它热情地 拥抱直观的解释,试图恢复经典力学那种形象化的优良传 ,有一种强烈的复古倾向,但革命情绪不如对手那样高 涨。这两派的大战将交织在之后量子论发展的每一步中, 从而为人类的整个自然哲学带来极为深远的 响。 p 1926年4月份,薛定谔,泡利,约尔当都各自证明了,两种力学 在数学上来说是完全等价的!事实上,我们追寻它们各自的家 族史,发现它们都是从经典的哈密顿函数而来,只不过一个是 从粒子的运动方程出发,一个是从波动方程出发罢了。而光学 和运动学,早就已经在哈密顿本人的努力下被联系在了一起, 这当真叫做 “本是同根生”了。 p 虽然两种体系在形式上已经归于 一,但从内心深处的意识形 态来说,它们之间的分歧却越来越大,很快就形成了不可逾越 的鸿沟。数学上的一致并不能阻止人们对它进行不同的诠释, 就矩阵方面来说,它的本意是粒子性和不连续性。而波动方面 却始终在谈论波动性和连续性。波粒战争现在到达了最高潮, 双方分别找到了各自可以依赖的政府,并把这场战争再次升级 到对整个物理规律的解释这一层次上去。 不确定原理和波动力学的轨道概念 p 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 rincip le ) 1. 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准确测定微粒的位 ,那就 不能准确测定其动量,反之亦然; 2. 如果我们精确地知道微粒在哪里, 就不能精确地知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