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pdfVIP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pdf

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 王玉 赵虎 洑香香 ∗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 摘要: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 是我国独有的单种属植物,研究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 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对青钱柳的推广栽培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扫描电镜制片和石蜡切片 技术研究了青钱柳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 结果表明:青钱柳的叶为典型异面叶,栅栏组织中有规律地分布着单个簇晶,体积较大, 数量较多,海绵组织由2~3 层细胞组成,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疏松,有少量的簇晶分布。叶 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较厚,表皮细胞波状,上、下表皮均具有非腺毛表皮毛和腺毛,气孔 仅分布于叶下表皮,略“外凸”。叶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具有副维管束。 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与维管柱构成,表皮细胞1 层,横切片观察表皮细胞呈长方 形,排列紧密整齐,外突形成腺毛,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气孔,皮层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排列紧密,细胞之间分布着大量的簇晶。皮层内部存在一圈由3~5 层厚壁细胞构成的纤维层 带,环绕着维管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 成,维管束为外韧型,皮层、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厚壁组织和簇晶。初生结 构有髓,成熟茎的中央形成一个大的髓腔,在节间还可看到存留着一些片状的髓组织。茎的 纵切面显示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增厚部分呈网状,导管直径较大。木薄壁组织贯穿在次生木 质部中,围绕着导管分子有多种分布方式。木纤维细胞壁木质化增厚,形成大量的厚壁组织, 数量比初生木质部多,成为茎内的支持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类似,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 组成,细胞呈砖型,细胞壁薄,不具气孔,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皮层由 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占相当大的部分,初生根为四原型,无髓部分化。成熟主根从外 到内是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周皮较厚,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次生 维管组织包括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主要由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细胞形状不规则,呈近方形,排列紧密,含有大量的簇晶,在次生韧皮部外侧的初生韧皮部 仅保留厚壁组织。次生木质部的直径约占主根直径的2/3 ,在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口径大小 不一,星散分布。 上述特征一方面表现出湿生植物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一些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的特点,反映出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关键词:青钱柳;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生态适应性 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jinskaja] 系双子叶植物胡桃科(Juglandaceae)青钱 柳属高大乔木,又名青钱李(江西)、山麻柳( 四川) 、甜茶树(贵州) 、一串钱(湖北),是我国独 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重点保护的三类濒危植物之一。它广泛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安 徽、福建、台湾、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海拔420~2500 m 的山区、溪谷或石灰岩山地( 中 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 。研究表明,青钱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 三萜类、皂苷、甾醇、有机酸、生物碱和多糖等 (王克全等,2007) 。国内对青钱柳的研究 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种子休眠(史晓华等,2002 ;尚旭岚等,2006) 、组织培养(胡冬南等,2009) 、 扦插繁殖(谢风等,2009)、次生代谢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李俊,2008)等方面,而对营养器官 ∗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4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珍 贵青钱柳种质资源保存及其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江苏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科研计划。 作者简介:王玉(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工林定向培育。Tel Email:wangyu2006qq@126.com。 通讯作者:洑香香(1969-),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分子遗传研究;Email:xxfu@ 。 1 解剖结构的研究仅在叶有相关报道(孙同兴等,2006)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技 术对青钱柳的根、茎、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并试图探讨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与生态 环境适应的相关性,为青钱柳的推广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成熟叶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