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pdf
维普资讯
社会科学 2008年第 7期 刘笑敢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刘笑敢
摘 要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
的拘束或奴役 ,在 于人类认知 能力的有限,在 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
位 、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 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
根源。庄子的逍遥之 乐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 自由的感觉 ,在于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体
验 ,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 ,但不是现实欲望的满足。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是无限
的,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体验。从现实之苦到逍遥之乐的转化的关键在
于心灵的宁静 ,而心灵的宁静在于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和非 目的性,避免面对苦难 时的
狭隘的、个人的、目的性的解释 ;在于认识到人类 自身的有限性 ,避免对个人或群体抱
过 高的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超越现实之苦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提升。
关键词 :庄子 ;苦乐观 ;世界非 目的性 ;人类有限性;精神无限性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5833(2008)07.0012.11
作者简介 :刘笑敢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刖 舌
苦乐问题是古今 中外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基本问题 。然而 ,学术界对苦乐的研究似乎还不够深
入。本文试 图以 《庄子》思想中的苦乐观为切入点,讨论一些面对苦难或不幸的可能选择。
虽然苦与乐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观念 ,但是从学术或哲学的角度研究苦与
乐却相当困难 ,因为苦与乐的界定相当不易。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如何定义?对这些问题很难
有确切或一致的看法。不过 ,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对苦乐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理 由,因为这个
问题与人类的生活、存在关系太密切 了。而所有重要的活着的思想概念都会有模糊性和定义困难
的情况 ,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研究。
作为学术研究,为了进行交流,概念的清晰仍是必要的,因此这里必须将本文所涉及的所谓
苦乐问题的概念作一个大体的厘定。苦与乐的观念涉及人生哲学和伦理学是毫无疑问的,但所谓
苦与乐两个字在中文中似乎还不是哲学概念 ,或者还不具有哲学概念 的属性和地位①。从概念上
厘清苦与乐的含义的中文学术著作还没有见到,因此,我们暂时只能借助西方哲学中类似的讨
论 。与 “乐”关系 比较密切的西方术语似乎是 “幸福”(happiness)和 “快乐”(pleasure)。Lu0Lu
等人的研究报告认为,中文中没有相 当于 happiness的字 ,比较接近的是 “福”或 “福气”。在 中
收稿 日期:2008—04.15
① 笔者曾提 出一个词转化为哲学概念需要具备 四个基本条件 :语词形式固定化 ,语法功能名词化 ,涉及内容普遍化 。已
经用作判断的主词和宾词。参见拙作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38页; 《老子——年
代新考与思想新诠》,(台北)三民书局 1997年版 。第 77—79页。
12
维普资讯
社会科学 2008年第 7期 刘笑敢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国人看来 ,长寿 、成功 、健康 、平安、德性 、善终都是最高的价值。因此 ,根据 中国的民俗学 ,
幸福 (happiness)的概念大致包括财产富足 、身体健康 、道德高尚而宁静平安的生活 ,以及死而
无忧 的结局①。这一幸福的概念是从社会生活着眼的,侧重于物质的、身体 的生活状态和条件 。
在西方的研究中,古代的幸福概念也是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而近代的研究则更侧重于主观的心
理感受②。笔者认为,即使在世俗生活 中,即使人 的幸福不可能完全脱离最基本 的物质生活条
件,但快乐或幸福的有 、无 、多、少 ,主要还是来 自于个人的精神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巴马香猪CYP3A29 mRNA表达的TaqMan定量方法学建立.pdf
- 市场总监,为什么突然辞职?.pdf
- 市场扫描:制冷展上的“舞林大会”.pdf
- 市场结构重组后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设计.pdf
- 市场诱致、政府推动与金融结构变迁.pdf
- 市民社会的多样性与中国经济法学的选择——历史视角下中国经济法社会观的重构.pdf
- 布迪厄的国家理论——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策略的批判.pdf
- 帅康:“精致生活”的制造专家.pdf
- 希望:系统集成服务商——对话大陆集团总裁兼空调公司总经理陈斌博士.pdf
-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pdf
- 庄子对人类知性及逻辑思维的责难——《齐物论》解读.pdf
- 庄子思想的现代解读.pdf
- 庆元县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pdf
- 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颗粒中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pdf
- 庐陵事业起夷陵——欧阳修贬官夷陵时期的思想状况和文学创作.pdf
- 应收账款质押若干法律问题辨析.pdf
- 应用GC-O分析比较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pdf
- 应用IP-2D nano-HPLC-MALDI-TOF-TOF鉴定蛋白质泛素化修饰.pdf
- 应用主成分分析SPME/GC—MS法鉴别人体气味的研究.pdf
- 应用原位漫反射红外-质谱技术研究CuO/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反应性能.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