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舉例三
論文寫作與報告
科普作業
SARS的教訓
第一個SARS病患
2003年2月26日一位美國商人,因為高燒、乾咳、肌肉痛及輕微喉嚨痛被送進越南河內一家醫院。在四天後病程進展至呼吸困難、嚴重血小板缺乏,並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症,而需要使用呼吸器。送香港治療後卻不治死亡。之後在香港、越南陸續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案例,並懷疑是一種尚未經証實之病毒感染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三月十五日因其特點為發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較過去所知病毒、細菌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嚴重,因此取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SARS的身家背景
SARS的病源菌和讓我們咳嗽、打噴嚏的流行感冒一樣,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被病毒感染後,病毒會入侵細胞內,而病毒的遺傳物質會與細胞核融合以製造更多的病毒。接著病毒破細胞體而出並且導致細胞的死亡,因此被感染的區域有著大量的壞死細胞,於是反映出一些症狀,像是喉嚨痛或流鼻水等等。下面列出SARS與一般感冒徵兆、症狀比較表,好對SARS的症狀有更深的瞭解。
徵兆 流行性感冒(Flu) 普通感冒(Cold) SARS 開始症狀 突然發生且數小時內惡化 漸發生,從鼻塞開始 發燒(高於38度) 喉嚨痛 偶有明顯的喉嚨痛 喉嚨沙沙的較不嚴重 程度不明的喉嚨痛 發燒 體溫高於38度 體溫些微的升高 高於38度2天以上 頭痛 通常伴隨嚴重的頭痛 偶爾會有輕微的頭痛 程度不明的頭痛 酸痛 全身性的關節疼痛且有持續的疲勞與虛弱 較輕微或少見 頸痛、肌肉僵直或酸痛 咳嗽與噴嚏 症狀開始二天內通常會咳嗽、打噴嚏則較不常見 常會有打噴嚏與鼻塞 乾咳 病程 1~2週,常有胸腔不適感 短期間可復原 最好的治療未明朗 潛伏期 感病毒的1-3天發作 2-7天,最長10天
SARS在台灣的生命週期
接著我們藉由圖表來看SARS在台灣的”生命週期”,可以明白的看出什麼是感染的高峰期,什麼事件是造成大流行的開端,什麼時候SARS開始被控制下來?
由上圖可發現經過和平醫院事件之後可能感染SARS的病例數開始明顯的急速上升,其他的高峰也都是類似的院內感染,且皆為大醫院的事件。SARS在四月底達到感染高峰。歷經一個多月在經過大規模的封院和集中治療及強力的全國測體溫下,SARS慢慢的被控制下來,在六月中旬後SARS的蹤跡似乎就不再出現了。
後SARS時期,SARS帶來的教訓
簡單說,台灣這兩、三個月「發燒了」,不但燒掉了八十一條人命,也燒掉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衛生高官;三十八度的高燒,不但燒掉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燒出台灣在國際、兩岸、朝野之間的種種難題。
SARS這個百年大疫,讓台灣的政治和社會亂象一夕之間呈現在國人和國際眼前。全民共同抗煞,台灣仍展現其一貫的生命力;可是在疫情降溫之前,我們付出慘痛的血淚代價。現在重要的是,在這些犧牲之後,台灣學到了什麼教訓? 我們試著從這次防疫暴露的缺失和線索,從衛生體系、行政體系、社會體系和疫後重建等角度,提出系列檢討和反省。病毒不可能消滅,大家應預為準備,在下一波病毒來襲前,足以應付的知識能力和防禦體系。在這次SARS疫情爆發之際 ,也顯示出人類在對抗陌生、突發性疾病上,相當脆弱的應變反應。即使至今,我們依舊渴望了解SARS病毒的真正自然宿主,因為,不知道SARS病毒潛伏於何種野生動物,將意味著SARS疫情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 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疫情奪走了上百萬寶貴生命,但我們知道:除了SARS之外,未來仍會有更兇猛、更致命傳染疾病,跨越物種藩籬,再次從動物傳播感染到人類。這一次,我們幸運地逃過一劫,面對下一次的挑戰,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呢?許多發燒病人,到大醫院掛急診之前,其實都曾到診所求診過,有人甚至看過好幾家診所。民眾最好改掉過去四處逛醫師的習慣,「因為東逛西逛,不僅醫師無法確實掌握你的病情變化,萬一你真的感染 SARS,就會各處放送,危及別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四處逛醫師」是會增加感染風險,不利於疫情防治的。但是,為什麼民眾會四處「逛醫師」? 「四處趴趴走逛醫師」的就醫模式,其實是病患與醫療體系互動的結果。民眾「逛醫師」的原因,經常是因為沒有從醫師那裡得到充分的訊息,或不確定得到正確的訊息,以致於不斷更換地方看病。除了醫師無法或難以針對病症提供充分訊息之外,基層醫療缺乏「照護的持續性」,也添增疫情防治的困難。基層醫師對病人的病史不清楚,也不會對診斷未明、需要繼續觀察的病人進行病情追蹤,使得病情沒有起色或想要確定診斷的民眾,在缺乏專業指引之下,只好繼續「一家診所看不好換一家」,等到病情惡化再轉到大醫院。uncoordinated care)的特質。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就醫地點。醫療組織高度競爭,雖有基層診所、地區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