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中国科技之光(人民版).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1)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 (2)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3)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4)隋唐: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统治者采取的开明的政策; 教育的不断发展 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继承性) 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答:(1)秦汉至明朝前期: 中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1、青少年时期 1861年 出生 1872年 留美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面临危机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 过程:1871年—1881年,清政府招收12—14岁幼童赴美留学(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开端) 1878年 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铁路工程科 1881年 回国 原因:美国发生排华事件 保守派认为留学生“抛荒中学,背弃孔孟之道” 2、中年时期 1881—1888年 福州船政局学堂 1888年 津沽铁路(帮工程师) 1890年 滦河大桥 (新式气压沉箱法) 1905—1909年 修建京张铁路 困难:①国家腐朽衰败,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 中国路权   ②自然条件恶劣 ③外国人的嘲讽与怀疑 ④科技落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 ⑤工程设备落后,思想观念落后,封建势力的阻挠 (修路会损伤 地脉,破坏风水等) 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做出的贡献 1.首先是选线问题,选定的路线比外国工程师所选的路线在隧道工程上减少了两千多米. 2.发明了“詹天佑钩”,使火车车厢之间既牢固又安全 3.发明了双头列车.解决了八达岭山区地势险要,坡度大的问题. 4.京张铁路工程是“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 3、晚年时期 1909年后 为国勘路 (张绥铁路、川汉铁路、洛潼铁路等) 1911年 积极投身保路运动 民国时期 粤汉铁路的韶关段和长沙段 北洋政府时期 为国争路权 评价詹天佑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维护国家路权与列强斗争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3、中国铁路工程之父,修筑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周恩来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京张铁路 1909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其民族精神光照后世——“中国铁路工程之父”;“中国人的光荣” ——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 詹天佑铜像在延庆县青龙桥火车站 (一)、李四光生平简介 1889年 出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 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 1910年 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1920年 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 30、40年代 多次赴欧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