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与青山同在——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报告人:原XX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场长、
退休职工 自学洪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原XX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场长、退休职工,我与杨善洲老书记在林场朝夕相处了17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平时,我们都视他为长辈,亲切地称呼他“老书记”。我报告的题目是:《永远与青山同在》。
在我65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过许多难忘的记忆,然而,与老书记一起植树造林的那段日子,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生命感动。老书记清廉、正直、奉献的一生,在我们林场职工和林区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大亮山距XX县城约50公里,位于旧城、姚关、酒房三个乡镇的交界处,从南到北绵延4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多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农民少粮,因此,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山石裸露,山间的溪流逐年减少,甚至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周边十几个村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1988年3月,老书记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老书记婉言谢绝了,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当时,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老书记深思熟虑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
3月3日,老书记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村,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XX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成立大会上,老书记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大亮山的林木多年来只砍不种,毁坏严重,长期下去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共同的家园。”从此,老书记带领着县里抽调的17个同志,开始了他20多年的造林生涯。我,当时作为县里抽调的林业职工之一,初次认识了老书记。
林场成立之初,没有钱购买农具,老书记带领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办公桌、板凳、床铺……,晚上照明没电,每人配备一盏马灯;请来帮忙的工人没有房子住,我们就一边造林一边修建了24间油毛毡房,解决了办公和住宿用房;没有育苗的肥料,老书记和工人们就提着粪箕,到山上捡畜粪做底肥,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面。
为摸清大亮山的底子,有计划的开展植树造林。上山10多天后,老书记一方面安排部分职工在林区内挖塘、建苗圃,一方面带领我在山上连续考察了12天,把能造林的山头都走了个遍,摸清了情况,确定了当年要造一万亩林,建20亩苗圃,以后的五年内,平均每年要种树一万亩以上。1988年底,大亮山林场造林1.2万亩,超过原计划2000多亩。
大面积造林,苗木紧缺是一件难事。为解决苗木紧缺问题,老书记经常穿梭于有苗木的县市去购买,而且把他在保山地委宿舍栽种的雪松、玉兰花等盆景也搬到了山上。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有树苗,就到了龙陵,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听说昌宁可能有,他又到了昌宁,树苗买好后,他又连夜赶回了施甸。这一天跑下来,足足有300多公里,我们认为老书记太累了,估计他第二天才会上山。可是,老书记赶回摆田后,因为公路不通,运苗的车子上不去,他干脆叫上自己的孙子,连夜赶着马帮,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已经是夜里三点钟,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爷孙俩,都傻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能多育一棵苗,多栽一棵树,老书记常常做出令我们想不到的举动。有一次,老书记叫我戴上竹叶帽,提着塑料口袋,跟他一起到XX县城去。我不知道他要去买什么,也没有问。那天中午,当我们来到XX县城水果摊旁时,只见他拿出口袋,兴奋地把人们扔下的果核一一捡起。我连忙走上前去劝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让我来吧!”没想到,老书记一脸严肃:“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一时,我无话可说。在大街上,他的一位老部下无意中碰上了老书记,对他说:“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核?”老书记坦然地回答:“来街上捡一点果核去育苗,节约开支嘛”。
为解决林场资金短缺的困难,老书记提出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1989年,林场开始办起了茶叶基地。种下了茶苗,长势喜人,就在这时,茶叶基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林场买来了大量老鼠药投放,但可恶的老鼠还是在短短几夜之间,把近400亩的茶苗大多啃死了。眼看自己的心血瞬间毁于一旦,职工非常气馁。老书记安慰大家:“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植,人的精神面貌不能垮。”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