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车离合器设计【全套CAD图纸和毕业答辩论文】.doc

微型车离合器设计【全套CAD图纸和毕业答辩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离合器的发展 1 1.2 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 4 第2章 离合器结构方案选取 5 2.1设计参数和结构要求 5 2.2 离合器结构设计 6 2.2.1 摩擦片的选择 6 2.2.2 压紧弹簧的结构形式及布置 6 2.2.3 压盘的驱动方式 7 2.2.4 分离杠杆、分离轴承 8 2.2.5 离合器的通风散热措施 9 2.3本章小结 9 第3章 离合器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10 3.1摩擦片主要参数的选择 10 3.2离合器后备系数β的确定 11 3.3单位压力P的确定 11 3.4本章小结 12 第4章 离合器从动盘设计 13 4.1从动盘结构介绍 13 4.2 从动盘设计 14 4.2.1从动片的选择和设计 14 4.2.2 从动盘毂的设计 15 4.2.3 摩擦片的材料选取及与从动片的固紧方式 17 4.3 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简单介绍 18 4.4 减振弹簧设计 18 4.5本章小结 22 第5章 压盘的设计 23 5.1 压盘传力方式的选择 23 5.2 压盘的几何尺寸的确定 23 5.3压盘传动片的材料选择 23 5.4本章小结 23 第6章 分离装置的设计 24 6.1分离杆的设计 24 6.2离合器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的设计 24 6.3本章小结 25 第7章 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 26 7.1 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26 7.2膜片弹簧的变形特性和加载方式 26 7.3 膜片弹簧的弹性变形特性 27 7.4 膜片弹簧的参数尺寸确定 28 7.5本章小结 33 第8章 离合器盖的设计 34 8.1离合器盖的设计 34 8.2 传力片的设计 34 8.3本章小结 35 第9章 操纵机构的设计 36 9.1操纵机构踏板力和行程 36 9.2操纵机构的结构形式 36 9.3 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37 9.4本章小结 38 结论 39 参考文献 40 致谢 42 附录A 43 附录B 46 第1章 绪 论 1.1离合器的发展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结构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它的原型设计曾装在188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生产的钢制车轮的小汽车上。它是将发动机飞轮的内孔做成锥体作为离合器的主动件。采用锥形离合器的方案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中叶,对当时来说,锥形离合器的制造比较简单,摩擦面容易修复。它的摩擦材料曾用过骆毛带、皮革带等。那时曾出现过蹄-鼓式离合器,其结构有利于在离心力作用下使蹄紧贴鼓面。蹄-鼓式离合器用的摩擦元件是木块、皮革带等,蹄-鼓式离合器的重量较锥形离合器轻。无论锥形离合器或蹄-鼓式离合器,都容易造成分离不彻底甚至出现主、从动件根本无法分离的自锁现象。 现今所用的盘式离合器的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早期的设计中,多片按成对布置设计,一个钢盘片对着一青铜盘片。采用纯粹的金属的摩擦副,把它们浸在油中工作,能达到更为满意的性能。 浸在油中的盘片式离合器,盘子直径不能太大,以避免在高速时把油甩掉。此外,油也容易把金属盘片粘住,不易分离。但毕竟还是优点大于缺点。因为在当时,许多其他离合器还在原创阶段,性能很不稳定。 石棉基摩擦材料的引入和改进,使得盘片式离合器可以传递更大的转矩,能耐受更高的温度。此外,由于采用石棉基摩擦材料后可用较小的摩擦面积,因而可以减少摩擦片数,这是由多片离合器向单片离合器转变的关键。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才使用多片离合器。 早期的单片干式离合器由与锥形离合器相似的问题,即离合器接合时不够平顺。但是,由于单片干式离合器结构紧凑,散热良好,转动惯量小,所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经常采用它,尤其是成功地开发了价格便宜的冲压件离合器盖以后更是如此。 实际上早在1920年就出现了单片干式离合器,这和前面提到的发明了石棉基的摩擦面片有关。但在那时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设计上的缺陷,造成了单片离合器在接合时不够平顺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单片离合器的从动盘金属片上是没有摩擦面片的,摩擦面片是贴附在主动件飞轮和压盘上的,弹簧布置在中央,通过杠杆放大后作用在压盘上。后来改用多个直径较小的弹簧,沿着圆周布置直接压在压盘上,成为现今最为通用的螺旋弹簧布置方法。这种布置在设计上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压盘上的弹簧的工作压力分布更均匀,并减小了轴向尺寸。 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首选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因为它具有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散热性好、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尺寸紧凑、分离彻底等优点,而且由于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已能做到接合盘式平顺,因此现在广泛采用于大、中、小各类车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