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名(定亲)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包小婚)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纳 征(包大婚): 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请 期: 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亲 迎 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是婚礼的主要程序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正婚礼的基本流程 亲迎、交拜礼、对席礼、沃盥礼、共牢合卺(jǐn)、合卺礼、解缨结发、执手礼。 ①亲迎:??? 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②交拜礼??? 交拜之礼是中国传统婚礼的基本礼仪。新人面向主席台跪坐于垫子上,表达了新人对天地、父母和彼此的一种感恩与承诺。 ③对席礼??? 新人相对而站,中间夹着几案,新人相对而跪,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结发为夫妻,恩爱永不移。 ④沃盥礼??? 沃盥之礼是指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表达出新人对婚礼的郑重之情。新婿自行将手、脸擦拭干净,后为新妇浸湿毛巾,擦手,净面。代表着此刻两位新人怀着纯洁明净的心投入新的生活。 ⑤共牢合卺??? “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相对行揖礼,后各自吃盘中食,约十秒后集体放下。)新人在婚礼上同席用餐,宣告从此在生活上合为一家,象征新人福寿同享,甘苦与共。 ⑥合卺礼 新婿斟酒,两人各饮一半后交换饮尽,两人将葫芦拼接好,新娘迅速缠紧葫芦。葫芦代表多子多福。夫妻共饮后,愿二人从此能同甘共苦、一生相扶。之后将葫芦拼接如初,红绳相系。象征新人从此夫妇一体,永不分离。 ⑦解缨结发??? “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新婿剪下新妇一缕头发,后剪下自己的头发,新妇展开锦囊,新婿将两人头发依次放入。两人共同将锦囊线绳拉紧。意指夫妻双方血脉相融,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元代蒙古人统治,不重视科举,曾一度停试,恢复以后与宋代基本一致,只是将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为两榜。 明清两代是科举制最为完备的阶段,而科举的流弊也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 考试仍分为“乡试”(一省范围内的考试)、“会试”(全国范围内的考试)和“殿试”(最高一级考试)三级,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的这一年就叫“大比之年”。明清两代的不同之处,是清代分为满、汉两榜录取。 明清科举童生试 名称 时间 地点 考试对象 主持 通过 报名事项: 明清科举童生试 名称 时间 地点 考试对象 主持 通过 县试 每年二月 县学 诸生 知县 府试 府学 知府 院试 书院 学政 秀才 报名事项: ①必须填写姓名、籍贯和三代履历 ②由同考的五名童生和一名童子试已经及格的“廪生” 共同担保,保证所填属实。 ③ “娼优皂隶”(被歧视下等人)子孙不得报名。 明清科举考试 名称 时间 别称 地点 考试对象 主持 通过 第一名 进士三甲: 传胪 明清科举考试 名称 时间 别称 地点 考试对象 主持 通过 第一名 乡试 秋天 秋闱 省城 秀才 皇帝委派 举人 解元 会试 春天 春闱 京城 举人监生 礼部 贡士 会元 殿试 殿廷 贡士 皇帝 进士 状元 进士三甲: 鼎甲指殿试前三名。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传胪 举人,可直接做官,也可参加第二年会试。 进士, 皇帝首先接见前十名——“小传胪”,再于太和殿接见全体进士——“大传胪”。 宣布名次,所有进士去出席由礼部举办的“琼林宴”。 到孔庙参拜孔子,而后由礼部将进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国子监,称为“进士题名碑”。 殿试之后,一甲即授官职,其余参加翰林院朝考。按成绩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知县。庶吉士则要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然后才能授予实际职务。 乡、会、殿三级考试都中第一名,叫做“连中三元”。只有17个人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