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大国文化战略博弈的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战时期大国文化战略博弈的特点

冷战时期大国文化战略博弈的特点 胡惠林    2007-9-27 14:07:47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 ? ? (一)文化被纳入国家安全体制(以美国为例) 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1947年3月12日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之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议员们说:“我们面临的局势是史无前例的。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以来,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权力两极分化,而且这两个大国还存在着不可弥合的意识形态鸿沟。”1947年8月,马歇尔计划的设计者、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乔治凯南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X”的文章,题目是《苏联行为的根源》。在这篇文章中,凯南分析了苏联战略的本质,提出了早期冷战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主题,那就是针对苏联用意识形态来占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企图,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包括“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和政治战的技巧”在内的永久性力量,坚定地对苏联“进行遏制”。这就是著名的冷战时期美国对苏实行的“遏制战略”。1947年12月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NSC-4(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编号,NSC为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英文缩写)指令,这一指令使凯南的遏制政策理论从法律上得到认可,从而使“遏制战略”作为冷战后美国第一个对苏总体战略被纳入到国家安全体制。后来,由于1948年6月发布了NSC-10/2指令,这些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拟定的文件“采纳了(美国)‘国家安全需要’这样一个泛泛的概念,其中包括要按照美国自己的模式来塑造世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系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咨文,杜鲁门在解释这篇咨文主题的时候说,这篇咨文是在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集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今后,“无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国家安全体制是美国最重要的国家体制,美国的一切战略可以说都是建筑在国家安全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上的,或者说美国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国家安全展开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被美国认为是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就都会被纳入国家安全体制。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举国震惊。第二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强调“国家安全要求最充分地发展全国男女青年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并责成联邦和各州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各级学校的科学、数学和外语的教育水平,从而把整个教育纳入国家安全体制。 (二)文化外交战略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文化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为抵制纳粹德国在南美洲日益扩大的影响,美国就推动召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泛美维护和平大会,”通过了《促进美洲国家文化关系公约》。这可以被认为是第一个国际文化关系公约,正是这样一个国际文化关系公约的诞生,标志着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历程开始了。1938年,美国国务院首次设立“文化关系处”,通过政府机构的架设在政府职能上进一步体现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意图。20世纪40年代初,面对整个世界形势和力量格局的巨大变化,美国着手进行战后国家政策与战略设计。1942年,负责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提出规划纲要的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特纳,向美国国务院对外关系司提交了一份关于战后美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政策纲要的备忘录。该备忘录开宗明义地指出:“任何同外交事务有关的工作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因此,对外文化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同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保持一致,配合进行。”特纳认为,美国战后对外文化工作的政策目标,必须引导全球政治规模的斗争朝着“民主”的方向发展,要运用美国的力量“对这个进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施加影响”,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美国“既要运用自己的权势,也要运用文化交流这个工具”。对美国来说,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源于国外或“其他者”,因而要保护本国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利益不受侵犯,美国就必须在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保护美国的认同范围的同时,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对外政策去影响和颠覆“其他者”的认同,使其无法对美国的政治认同构成威胁。正是在这样的对外政策取向的背景下,特纳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广泛赞同。特纳的备忘录“不仅从美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历史经验中提出‘文化外交’这一崭新的概念,而且为美国战后对外文化关系政策从‘自由主义’的传统转向‘强权政治的工具’轨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冷战开始后,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迅速地成为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认为,“若要在这场冷战中赢得胜利,除了武器和金钱外,还需要思想输出”,需要“美国的文化外交”。1946年,在参议员富布赖特推动下,美国通过了美国文化外交历史上著名的《79—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