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油菜品种对核病抗病性差异的生理生化分析
摘 要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为了进一步探讨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不同油菜
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二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二个感病品种皖油14、
杂优1号为材料,苗期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
盛花期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分别对其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如下:
所选油菜品种的抗性鉴定及草酸浓度的选择: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分析进一
步确定了供试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抗性,其中中油82l、德油5号为抗病品种,皖油14、
杂优l号为感病品种。采用浓度分别为5、10、15
mmo儿的草酸溶液浸叶,浓度为10、
15
mmo儿的草酸对油菜叶片的损伤大,中油821、德油5号的叶片大部分变黄,而皖
油14和杂优1号的叶片已经开始腐烂,并且影响了各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实验选用
草酸的浓度是5mmol/L。
苗期油菜叶片处理后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未接种菌核病菌时4个品种MDA含
量差异很小,接种后抗、感材料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
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后Pro含量都
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
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小时SP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小时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小时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盛花期油菜接种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的变化:接种菌核病菌后ⅧA在不同抗、
感病品种中较对照均有升高,但感病品种且增加的快、积累的多,显著高于抗性品种。
果保持一致。接种后CAT活性在不同抗、感病品种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抗病
品种高于感病品种且始终低于对照,抗病品种下降的幅度大,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小。
著。接种强致病力菌株NG4后,抗感病品种PAL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抗病品种产
生二次波峰,感病品种变化幅度不大。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PAL增加的时间早,积累
的量多。接种弱致病力菌株WW2后,四个品种PAL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但抗病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说明不同抗性油菜品种对不同致病力菌株的抗
性机制有所不同。接种后各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
感病品种快,酶的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高峰出现的时间也比感病品种早,说明油菜
菌核病菌能够诱导几丁质酶的产生,几丁质酶活性参与油菜植株防卫反应。各品种接
种强致病力菌株NG4后,诱导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较弱致病力菌株伽高。
几丁质酶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被侵染的油菜叶片中提取的几丁质酶
粗酶液在体外可以抑制核盘菌菌丝的生长,而设定的对照区域核盘菌菌丝则继续生
长,这说明了几丁质酶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菌,抗病性,草酸,生化机制
Abstract
&彪rD砌妇stemrotisan dise弱eon tofilrtller
order the
important r印eseed,in eXplorc
meChaIlismofsc如,D砌,“m锄d也eresistancemechanismofdi仃.erent
p砒ogenic
V撕etiestoS chose细orcsistant 82
ra【peseed sc彪m砌删聊,we 1,
V撕e6懿Zhongyou
aIld觚o V撕嘶es
Deyou5 susceptibleW眦youl4,Zayoul嬲eXpe血饥talmat甜als,the
1eavesweI.einoculatedwimdi任Ier.entvinllenCc
of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溴虫腈微囊悬浮剂的研制.pdf
- (1-取代苯并唑-2-基)氰基肟醚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pdf
- 1,3-二氯丙与二甲基二硫作为土壤熏蒸剂的应用技术研究.pdf
- 2-氰基丙烯酸新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与作用机理研究.pdf
- 20%毒死蜱微悬浮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pdf
- 5-甲基-1,,3-噻二唑甲酰脲和双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pdf
- 7种可遗传生殖控型共生菌在榕小蜂中的感染情况研究.pdf
- a-(n-硝基n-芳基)氨基酸乙酯脲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其3d-qsar研究.pdf
- am真菌对菌根物和非菌根植物种间竞争作用的影响.pdf
- am真菌对西瓜枯萎病的效应及其机制.pdf
- 不同烘烤工艺烟淀粉变化动态.pdf
- 不同番茄品种类酮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晚疫病抗病性调查.pdf
- 不同绿豆品种用绿肥的筛选评价研究.pdf
- 不同菠菜基因型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机理研究.pdf
- 不同种衣剂对大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根腐病菌拮抗菌的影响.pdf
- 不同诱集植物对萄园绿盲蝽诱集效果的研究.pdf
- 不同菌源诱导免的黄粉虫抗菌肽抑菌活性及其tricine-sds-page分析.pdf
- 不同颜色塑料薄对瓜蚜种群变动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pdf
- 与小麦旗叶叶绿含量及粒重相关的tackox等位基因鉴定及功能标记开发.pdf
- 不同锌效率水稻种对石灰性土壤锌的活化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