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流域氮的来迁移与转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源头流域氮的来迁移与转化

摘要 过量施肥、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带来的氮负荷问题对陆地和水生生 态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当流域陆地生态体系的氮素饱 和后,过量的氮素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排入溪流、湖泊、河流和海洋中。 因为溪流直接迁移了流域体系过多的氮素,研究氮在溪流中的循环过程之前了 解流域氮素流失到溪流的过程机制至关重要。因此,对五川流域氮素流失的过 程机理进行研究以及探讨氮在溪流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有利于阐明流域体系的 氮在溪流中的循环过程。 本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运用现场定位试验、模 型模拟、同位素示踪等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揭示了流域氮的地表流失、地下 渗漏淋失等的迁移转化特征并量化,阐明了可溶性无机氮在溪流中的迁移转化 过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氮的地表径流输出过程及机制。流域氮的地表径流输出主要受降雨、 径流、土地利用和施肥状况的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污染 物输出主要集中在禾9月。2004-2006年地表径流各形态氮的总输出负荷逐年增 N 加,总氮年输出负荷最小值是2004年的37.1lhm.2,最大值是2006年的 kg 108N N hm-2。与五.JII流域年平均总氮输入421.4hm-2相比,地表径流总氮 kg kg 输出平均为68.35N kg hm.2,占总输入的16.2%,其中降雨径流平均输出总氮 45.5lN Nhm-2, htn-2,占流域总氮输入的10.8%,基流平均输出总氮22.84 kg kg 占流域总氮输入的5.4%。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逐年递增,流失的氮排放到溪流 河道中,使溪流氮负荷增加,水质恶化。形态组成上,溶解态氮占TN主要比例 N03-]N占65.5%,NH4-N占34.5%。 第二,氮的淋失过程及机制。五川流域氮的渗漏淋失主要与施肥量、土壤 类型、降雨等因素有关。氮淋失在降雨密集的¨月较为严重。pH5的酸性土 壤带正电荷致使铵氮更易向下淋洗造成“富集”,氮淋失以铵氮为主(约40%)。 量从5.oo到50.79Nhm-2 kg a.1不等。3年中,流域加权土地面积总氮年渗漏淋 Nhm易,地 hrn-2,平均渗漏淋失负荷为69.13 失负荷范围为27.47.99.97蚝N kg N 下渗漏淋失总氮占流域总氮输入(421.4 kg N Nhm‘2,平均19.68hm-2。,占流域TN输入的 淋失负荷范围为7.89.28.31kg kg 4.67%。 第三,五川溪流氮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硝氮与615N、亚硝氮、溶解氧、溶 解有机碳的变化关系表明溪流沿程硝化作用是氮在溪流河道的主要生物地球化 学过程,也是溪流硝氮浓度沿程升高的主要原因。流域沿程耕地面积比例的增 加和面源污染物随地表径流的排入也是溪流沿程铵氮和硝氮浓度升高,特别是 铵氮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五川源头溪流较浅的河床为氮的迁移和转化提 供了相对较活泼的载体。溪流是联接流域陆地和水体型态系统氮素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氮; 来源与转化; 源头流域;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