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和地震灾害(科学版,)精要.ppt
内核和外核及地幔、地壳 我国留美学者宋哓东等发现,地球内核相对于地幔的快速差异转动,速率为10/年 这一发现现仍有争议,许多研究说:地球外核相对于地幔的快速差异转动,速率为0.150/年 不过,没有否认快速差异转动的存在!!! 事实一 - 今天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不到地球表面1%的城市中 2001年 国家统计局,刊登在CHINA DAILY,1999年10月1日 事实二 – 城市抗御灾害的能力越来越脆弱 城市抗灾能力越来越脆弱,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变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高科技的复杂系统,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对通讯网络、金融网络、生命线网络(水、电、煤气、道路等)依赖程度日益增强。而这些网络的维护和修理,需要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 日本阪神7.2级地震(1995.1.17) 死亡6000人,损失1000亿美元 建筑物(含财产)损失480亿美元 1995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的财富大致可以分成硬财富和软财富两大类。硬财富是指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包括其中的财产),灾害对硬财富造成的损失是一直被重视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软财富则重视不够,软财富是指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社会生产能力在内的财富,如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高科技制造业中心等。随着城市的大型化和现代化,软财富往往大于硬财富。灾害对软财富造成的损失要比硬财富更大。如1995年日本坂神地震使得大坂和神户的金融、信息和物流中心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这方面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之多,又如台湾集集地震,新竹科技工业园生产半导体芯片的能力受到破坏,影响到全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下降1/3达半年之久。如何提高社会软财富的抗灾能力,这是上一个世纪留给21世纪的重要问题。 2001.9.11 EOS,Transactio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82,47,Nov 20,2001,565 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 (与GDP是什么关系?) GDP(万亿美元) 损失(10亿美元) 损失 ~ GDP 2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与GDP的关系 Loss(billion$) GDP(trillion$) Loss ~ GDP 2 事实三: 灾害损失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灾害损失不是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而比GDP增长得更快(平方律) 思考之一:地震灾害已成为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对各种灾害,工程灾害(硬财富损失)只是总损失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今后工程灾害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硬\软财富的总损失就是社会灾害的内容. 从工程灾害到社会灾害的概念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灾害的减轻,主要是专业减灾。而社会灾害的减轻,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参与,需要各级政府的领导。 从工程灾害到社会灾害的概念转变 * 地震及地震灾害 一些研究进展 2003年11月 陈 顒 金字塔,1201,1754年地震 土耳其卡里亚王陵,17,60,155地震 巴比伦空中花园,957-8,1007年地震 阿波罗青铜巨像,-225年建成,56年后倒 亚历山大灯塔,117米,885,1201,1211 宙斯雕像,344,368地震 月亮女神庙 (Izmit),17,60年地震 Crust Mantle Inner core Outer core Norwegian seismic institute graphs (left) show explosions detected by three monitoring stations from the area where the Russian nuclear submarine Kursk (right) sank. 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潜艇沉入巴伦支海时,没有人想到要去告诉地震学家。但是,2001年1月,正是地震学家使得这场灾难起因的争论最终得以结束。波罗的海地震台记录到了库尔斯克号上爆炸产生的可说明问题的震动。这一证据表明,这场悲剧是当潜艇在水面上时艇上的一枚鱼雷意外引起的,随即在声深部发生了几枚鱼雷爆炸。而俄罗斯当局早先将这一事件归罪于一艘不明身份外国潜艇的碰撞. Intensity 地震的烈度 VI Site IX Epicenter * Hypocenter (Focus) VII VIII r Intensity is 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