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第七章 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 泥石流的特征 第四节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第五节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其固体物质的含量有时超过水量,是介于挟砂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石、水、气混合流或颗粒剪切流。 二、泥石流的危害 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危害严重 成昆铁路北段建成运营15年中,有78条泥石流沟先后暴发了149次泥石流,7次掩埋车站,2次冲毁桥梁,3次颠覆列车。其中1981年利子依达沟的一次泥石流,将一列正从隧道中驶出的客车机车和前两节车厢,连同桥梁冲入大渡河,另两节车厢颠覆于桥下,死亡275人 。 1970年秘鲁境内火山爆发使冰雪融化导致泥石流,5万人死亡,80万人无家可归。 1938年洛杉矶一次泥石流,流量达2000m3/s,死亡2000多人。 云南省滇西地区洪涝泥石流灾害 2004年7月,云南滇西地区怒江、宝山、德宏三个州市普降大到暴雨,4日至5日和17日至20日两次发生洪涝、群发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48人,失踪85人,伤病497人。直接经济损失10.3亿元。 “7·5”灾情:7月4日22时30分至5日20时30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普降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及滑坡灾害,导致农田、民房及水利、交通、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害造成36个乡镇、2个农场受灾,共造成18人死亡、24人失踪(其中,直接因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死亡14人、失踪4人),11人重伤,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8304人;倒塌民房15490间,严重破坏26646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9亿元。 “7·20”灾情:7月17日至20日,怒江、宝山、德宏三个州市普降大到暴雨,导致山洪泛滥,怒江流域出现50年一遇、大盈江流域出现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仅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乡政府到该乡芦山村的17公里路段,沿途发育泥石流沟13条。灾害造成30人死亡、6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其中德宏州盈江县支那乡芦山村蕨叶坝下寨一处特大滑坡泥石流,就造成12人死亡、41人失踪。 第七章 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 泥石流的特征 第四节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第五节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一、地形条件 泥石流大多发生于陡峻的山岳地区。这种陡峻地形条件为泥石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位能,赋予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能量。一般情况下,泥石流多沿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的泥石流域可划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它包括分水岭脊线和泥石流活动范围内的面积,亦即清水汇流面积与堆积扇面积之和。 (一)形成区 泥石流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地形坡度多为30~ 60 °,沟床纵坡降可达30°以上。 面积有时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公里。 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 周围斜坡常为冲沟切割,崩塌滑坡堆积物发育。 这种地形有利于大量水流和固体物质迅速聚积,并形成具有强大冲刷能力的泥石流。 (二)流通区 该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地段,多系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所以泥石流物质进入本区后具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冲刷下来的土石携走。 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强度有很大影响。 当纵坡陡而顺直时,泥石流流途通畅,可直泻下游,能量大。反之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削弱能量。 本区长短不一,甚至可缺失。 (三)堆积区 堆积区一般位于出山口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坡度通常小于5°。由于地形豁然开阔平坦,泥石流动能急剧降低,最终停积下来,形成扇形、锥形或带形堆积滩。 典型的地貌形态为洪积扇。堆积扇地面往往垄岗起伏、坎坷不平,大小石块混杂。 若泥石流物质能直泻入主河槽,而河水搬运能力又很强时,则堆积扇有可能缺乏。 由于扇顶侵蚀基准面的长期不断变化,前后多次泥石流活动的结果,可使泥石流堆积范围不断前进或后退,形成所谓溯源侵蚀或溯源堆积。 有时因泥石流频繁活动,可使堆积扇不断淤高扩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减弱泥石流对下游的破坏作用。 二、地质条件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崩滑等灾害多发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又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乃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条件。这些疏松堆积物干燥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一旦湿化饱水后,则会软化崩解,易于坍垮而被冲刷。 泥石流形成区最常见的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