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 卷 第4 期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Vol.32, No.4
2013 年04 月 PROGRESSINGEOGRAPHY Apr., 2013
1990-2011 年西昆仑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李成秀,杨太保,田洪阵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兰州730000 )
摘 要:本文应用Landsat 5、7 TM、ETM+影像分析1990-2011 年昆仑山西段昆仑峰区冰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
1990-2011 年冰川面积减少16.83 km ,退缩率仅为0.65% ,冰川退缩趋势不明显。单条冰川变化有进有退,中峰冰
2
川末端在2002-2004 年以661 m/a 的速率前进,初步判定为跃动冰川。1991-1998年,崇测冰川面积增加9.47 km ,
冰川末端以200 m/a 的速率前进,不排除有跃动冰川的可能性。尽管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大量冰川处于退
缩状态,但统计已有研究结果发现近50 年来青藏高原存在冰川长度、面积增加,冰川物质平衡为正的现象,表现出
冰川对气候变化复杂的反馈机制。通过分析气象站点和冰芯资料,研究区周边地区气温上升、降水量缓慢增加可
能是冰川微弱退缩的原因之一;增强的西风环流带来更多的降水、研究区以极大陆型大规模冰川为主,也可能是
冰川退缩幅度较小的原因。
关 键 词:冰川变化;遥感技术;前进冰川;跃动冰川;昆仑峰区
doi: 10.11820/dlkxjz.2013.04.007
1 引言 2 数据与方法
山地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的 2.1 研究区概况
响应极为敏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 西昆仑山是青藏高原西北边缘向南呈弧形的
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 内陆高大山地,山峰高度一般都在6000 m 以上,海
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20 拔为7167 m 的昆仑峰是其最高峰。高亢的地势和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青藏高原冰川末 寒冷的气候使之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现代冰川作
端在近几十年间呈现出快速退缩的趋势(蒲健辰 用中心之一。据冰川编目,西昆仑山有冰川5485
等, 2004) 。观测冰川的进退变化可以了解冰川动 2
条,冰川面积8817.78 km ,占整个昆仑山冰川总面
态并进行预测,同时对人类活动,特别是山区的交 积的3/4 以上(焦克勤等, 2000) 。
通、工矿、农业等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昆仑峰区位于35~36ºN 、80~82ºE 之间,北坡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1998) 。 形复杂,以树枝状大型山谷冰川为主,南坡地形和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昆仑山西段,由于受自 缓(图1) 。其中由12条支冰川汇入主干而形成的多
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系统性的冰川进退变化 峰冰川,成为昆仑山发育规模最大,冰舌下伸最低
的观测很少,利用遥感手段开展冰川变化的研究也 的冰川和典型的树枝状山谷冰川之一。迄今在中
不多见(纪鹏等, 2011; 上官冬辉等, 2004a; 许君利 低纬度发现的最大冰帽——古里雅冰帽( 面积
等, 2006) ,而昆仑山西段昆仑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kV双回线路格构式复合材料杆塔电气结构设计.pdf
- 150年来中国鼠疫的医学地理评估.pdf
- 220kV成碧线可控串补晶闸管阀电气设计及仿真.pdf
- 220kV隔离开关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pdf
- 248 nm紫外激光照射高温硫化硅橡胶实验及老化机理探讨.pdf
- 252 kV GIS隔离开关特快速暂态过电压试验中触头间隙重复击穿过程研究.pdf
- 500 kV电力变压器偏磁振动分析.pdf
- 500 kV固定串补人工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与仿真计算.pdf
- 500 kV同塔双回垂直排列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试验研究.pdf
- 500 kV源安二线的防雷改造研究.pdf
- 1995-2010年山东省粮食单产变化空间分异及均衡增产潜力.pdf
- 1996-2011 年南非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pdf
- 1997~2005 年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 与影响因子分析.pdf
- 1998-2009 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pdf
- 2000-2009年长春、吉林城市蔓延特征、效应与驱动力比较研究.pdf
- 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pdf
- 2000-2010年黄河源玛曲高寒湿地生态格局变化.pdf
- 2000-2010年西伯利亚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基于GlobeLand30的分析.pdf
- 2000 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pdf
- 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演变特征及战略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