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初探.doc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初探
摘 要: 欣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驱遣想象,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对“文章不仅‘分析的研究’”,而且“综合的感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关键词: 新课改 古诗词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欣赏古诗词,就需从诗词意境入手,“真正领略‘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阅读境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何为意境?简言之,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丰富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达到主观(意)与客观(境)的审美统一,现以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为《白雪歌》)为例,进行赏析阅读。
《白雪歌》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叹边塞奇异的雪景,表现送友惜别深情的歌行体诗作。诗歌前十句咏白雪,后八句述别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飞雪,风卷草折,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内地还是秋高气爽,边地已是鹅毛飘飘,劲风??,南来诗人的惊异之情不言而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人因地制宜,随物赋形,信手撷取了边塞常见的冬雪压枝之意象,发挥奇特的想象,以大写意手法,将朔方冬雪比作南国春花,比喻新颖贴切。这冬雪压枝的奇景恰似梨花盛开的自然景观,描摹出了塞外风光的壮美俊丽特色,给予人无限新奇之感。使塞外严寒透露出融融春意,几乎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真可谓“不是春光,胜似春光”,颇富浪漫色彩。这是盛唐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盛唐之音的充分透射。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会以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将严寒的大雪描绘成春天遍野的梨花,萧瑟的冬日才会幻化成一片温馨的春光,审美对象(满树雪花)的壮美俊丽与审美主体(诗人自己)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高度融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毕竟是异域送客东归,对在内地很少见到这样的雪景,又对遍野梨花习以为常的关中诗人来说,不能不勾起他对往昔生活的忆念和对故乡生活的眷顾,咏颂雪景中寄托着诗人送客东归而引起的对家乡故土和家中亲人的思念,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的评价可谓一言中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散”、“湿”从细处着笔,体物入微,场景也由帐外移到了帐内,风吹雪落,冷寒潜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高度不平等之下,将军、都护身穿狐裘,夜拥锦衾尚且冷得“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那翘首盼望征袍的广大士兵,他们身受的酷寒自然不言而喻。这从侧面写出边塞雪野的酷寒,但这还不止表现自然威力的美和伟大,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反衬人们在与自然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最终征服和掌握其所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在卫国战争中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从而反映出盛唐时代中华民族的雄大魄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赏阅雪景的美好心境很快就变成了对难以抗拒的自然力的着意刻画:浩瀚的沙漠浓云密布,冰天雪地。放眼望去根本分辨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给人一种苍凉厚重的感觉。夸张的笔墨,互文的手法,“愁”、“惨”又语带双关,既点明了送别的环境,又使我们体味到了离愁别绪。“天犹如此,人何以堪”?
正是在这阴云密布、寒入肌骨的氛围中响起了音乐声,诗歌自然由咏雪转向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军置办酒宴,饯别归客,自然少不了音乐。“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并举,而不谈音乐本身,借代手法告诉读者,入目的全是胡器,入耳的尽是胡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于离别之外另有一番滋味,“越鸟巢南,狐死首丘”,更何况诗人是一个家中还有老母妻儿的活生生的人。描写音乐堪称武侠小说中的“重、拙、大”之至高境界。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送客至辕门,时已黄昏,看到的除了矗立在军营中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外,就全是飘飘扬扬的大雪和白茫茫的一片雪漠,给人一种清冷死寂的感觉。唯一能给人带来一丝亮色、一点暖意的,就是那冰天雪地中的一面红旗,但它却在吹折白草的劲风中硬硬地垂落着,丝毫也不能翻动。可想而知,旗帜上的冰凌是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酷寒。雪中之红更构成凄美的情调。朋友却要在这样的冰雪天地中连夜赶路,“长路关山何时尽”,朋友能平安到家吗?绵绵情思正如那茫茫白雪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但诗人毕竟是豪放不羁、意气勃发的盛唐人的杰出代表,他以盛唐人特有的豪壮气概,在冰天雪地的离愁别绪中寄激情和热烈于玉砌世界一点红中,在凄冷境界中加入了一点暖意,使送别的愁苦中蕴含一丝喜悦,真可谓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