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疟疾登革热防治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疟疾登革热防治技术.ppt

浙江省碘盐监测工作总结 浙江省碘盐监测工作总结 我国法定媒介生物性疾病 媒介生物性疾病多为传染性疾病, 在我国36种法定传染病中,有12种为媒介生物性疾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炭疽、狂犬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病形势严峻 (1)原有媒介生物性疾病呈现扩大趋势 登革热、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等疾病原有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展。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查明的疫源地范围也在不断变化。 登革热、疟疾等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据推算, 我国每年发生疟疾病人约50-60万人。 国外媒介生物性疾病如已静息多年的虫媒病毒病西尼罗热,在美国“重出江湖”。据报道,美国2002年4156人感染西尼罗病毒, 256人死亡。我国存在类似的地理环境及相似或相同的媒介生物, 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病形势严峻 (2)新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1973年以来,新发现病原微生物近40种,其中的莱姆病、斑点热立克次体、纽扣热、立克次体痘、巴尔通体感染等,均为媒介生物性疾病 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病形势严峻 (3)媒介生物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体 由其引发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成为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病媒生物作为许多病菌的媒介或载体,具有易于制作、传播和扩散烈性传染病的特点,特别是一些生物战剂是虫媒病原体,往往能造成大范围影响。 媒介生物性疾病多为传染性疾病,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控制不当,不仅会给群众生命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极易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因,是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 各国均有这方面的事例。如:1996年发生在印度的鼠疫 2001年东南亚登革热的流行 2002年我国广东大范围的登革热流行以及美国各城市遭受的炭疽生物恐怖袭击等等 病原 疟疾—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在红细胞中的形态 登革病毒的三维结构图样 生物分类 疟原虫的分类位置 门:原生动物门 纲:孢子纲 目:血孢子目 科:疟原虫科 属:疟原虫属 传染源 疟疾: 病人和带虫者 疟疾病人的传染期 间日疟传染期约 1-3年, 恶性疟 1年以内, 三日疟 3-10年。 疟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带虫者,非疟区则主要是来自疟区的人员及去过疟区的居民。 登革热病人的传染期 患者在发病前6~18小时至起病3天之内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感染。少数患者在病程第6天还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登革病毒。 一般认为:病人发热前一天和整个发热期具有传染性。 贮存宿主 疟疾 无 寄生部位 疟疾 1、肝内增殖 2、红细胞内增殖 登革热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 症状 疟疾 寒战,高热,大汗 贫血等 登革热体征 易感人群 疟疾 除西非黑人对间日疟有不感受性外,其他人种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 登革热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青壮年的临床表现较明显,患者以20~40岁者居多。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20岁以上人群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 地理分布 全国可分四个疟区: 北纬33°以北为低疟区, 25°以南为高疟区, 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疟区。 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及四川、甘肃、新疆的一部分,在海拔3000m以上,平均气温16℃,属于无疟区。 登革热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地区。 主要流行见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 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广东和广西。 此外,福建、山东、浙江、上海、香港、台湾和江苏等省、市、地区都曾有病例报告。 我国疟疾区分层 登革热全球流行形势 季节分布 疟疾 南方平均气温高,湿度大,疟疾传播季节长,(9-12个月),海南岛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干寒,传播季节短.(3-6个月),发病高峰在夏秋季。 登革热 发病季节与气温、雨量、蚊虫繁殖有关,在广东省为5~10月,海南省为3~11月。 地域流行特征 一般以农村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 登革热多首先发生于市镇,然后向农村蔓延。 地方性流行特征 恶性疟为主的高疟区或全疟区由于人群免疫力高,发病率逐年变动少,呈相对稳定状、不易发生爆发性流行, 非稳定性疟区,如有传染源介入由于人群免疫力低,有可能出现发病率急剧上升,超过常年数倍的爆发流行 地方性流行区有隔数年后发病率再次升高的趋势。 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 社会因素 人类社会活动、生产建设、人群生活的风俗习惯,以及经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