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ppt

园林植物保护 制作者:宋微 管斌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概念:园林植物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为病原。 2、病害的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变化。 (1)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2)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3、园林植物病害的类别 (1)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引起园林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称侵染性病原。 (2)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也称生理性病害。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的病害 1、缺素症:缺少生长所必须的N、P、k、Ca、Mg、Fe、Mn、Zn、S等元素会引起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缺绿等。 2、水分失调 土壤中水分不足或过多以及供应失调,都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水分过多引起烂根 3、温度不适 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植物的适应能力,植物的代谢过程将会受到阻碍,组织将受到伤害,严重时引起死亡。 4、有毒物质的污染 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尘埃、农药等污染物,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便引起植物死亡。 第三节 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性 1、真菌的基本形态 (1)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体在不适宜的条件下,或生长的后期可构成一些特殊组织,如菌核、菌索、子座等。 (2)真菌的繁殖体: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 青霉的分生孢子头 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3、真菌的主要类群 (1)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为较原始的原质团到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疫霉属 霜霉属 (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3)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4)担子菌亚门: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亚门。全部是陆生菌,腐生、寄生和共生。菌丝体发达,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 锈菌目:全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植物上,引起锈病。典型的锈菌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0)、锈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Ⅲ)和担孢子(Ⅳ)。 黑粉菌目:绝大多数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菌,引起植物黑粉病。 4、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植物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 细菌病害的症状: 5、病毒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植物病毒的核酸绝大多数为RNA。病毒具有增殖、传染和遗传等特性。 病毒由伤口侵入植物后,进入韧皮部,在筛管内随营养液移动,先被带至植物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病毒便扩展到植物全株,常引起花叶、黄化、矮化、萎蔫、畸形等类型的病状。 6、线虫病: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内和植物上的不少线虫能危害植物,引起植物线虫病。 根结线虫病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与植物的抗性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1)专性寄生物: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类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2)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3)兼性寄生物:以寄生凡是生活为主,但在某一个发育的时期,或寄主死后,可在寄主残体上或在土壤中继续腐生。 褐斑病 (4) 兼性腐生: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等。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引起寄主病害的能力。 它主要反映在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性上。 (三)、植物的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病,发病很严重的称为严重感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