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碳排放关系实证与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 我国的城市化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在短期内, 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当前碳排放偏离均衡水平的调整力度较大; 长期内, 碳排放量的增加会伴随着短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一定的 时间延滞; 城市化是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G ranger原因, 但碳排放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因此, 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低碳城市。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化; 城市的U 型反转; 能源消费; 城市代谢; 土地利用方式; 低碳城市 EmpiricalAnalysis of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Level in China HE Jiduo (Pa rty Schoo l o f Chang sha Yue lu D istr ict C omm ittee o f C. P. C, Chang sha 430013, China ) Abstract: The urban ization and carbon em issions in Ch ina have greatly po sitive co rre la tion. In the short term, the long??run equilibr iumre lationship o f carbon em issions and urban ization leve l greatly influences dev iation from the curren t equilibr ium leve l o f carbonem issions; in the long??term, the increase in carbon em issions is asso ciated w ith short term urban ization leve l upsurge. The in terac tionbetw een u rban ization and carbon em issions in Ch ina has a phenom enon o f tim e de lay. ! And urbaniza tion is carbon em issions G range rcausa lity, but carbon em issions are no t urbanization G rang er causa lity. Therefore, the push on the u rban ization in Ch ina shouldconcern about carbon em issions, focus on env ironm enta l protection, and bu ild the Low??carbon C ity. Key words: carbon em issions; urbaniza tion; urban U-shape reversion; energy consumption; urban me tabo lism; land use me thod; lowca rbon c ity 一、引言 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境问题上。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世界资源研究所(WR I)、荷兰环境评估局(MNP)、英国风险评估公司Map lecroft等多家研究机构的报告, 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的人均排放量( 4. 1吨), 只占美国的1 /5、英国的1 /2,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 3吨) ,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会持续增加。同时,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迁移, 农村土地向城市用地转化, 碳收支严重失衡, 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进而扩大碳汇、减少碳源, 实现碳循环的正常运转已经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外, 为了分析和表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Ehrlich等学者在1970 年初先后提出了环境影响方程, 即IPAT 方程, 把环境影响归结为人口、富裕度、技术三个关键驱动力乘积的结果, 清晰而简洁地阐释环境影响如何随驱动力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在CO2 减排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 1989年日本教授Yo ich i Kaya 在IPCC 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用K aya恒等式反映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