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8):1653-1660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8.022
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
1, 2 2 2 2 2 2
刘 凯 ,胡春华 ,杜发秀 , 张玉娥 ,魏岳荣 ,易干军
1 2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41012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
摘要:【目的】研究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
AtCBF1)对大蕉抗寒性的影响,为从大蕉克隆抗寒相关基因奠
定基础。【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东莞大蕉的胚性细胞悬浮系,获得转 AtCBF1 基因的大蕉植株;利用 GUS
组织染色、PCR、RT-PCR 以及 RT-qPCR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比较低温处理后的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的冷害特征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转基因大蕉植株的抗寒能力。【结果】
试验共获得 6 个抗性再生转化系。GUS 组织染色结果表明,除 T1 外,其余均为阳性;PCR 鉴定结果表明,AtCBF1
在 6 个抗性再生转化系均为阳性,而 GUS 基因在 T1 转化系中没有检测出;RT-PCR 结果表明,AtCBF1 在 6 个转化
系均得到表达,对T1、T2和 T3 3个转化系进行RT-qPCR 检测发现,AtCBF1基因在3个转基因株系表达水平存在
差异;在低温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的累积都低于非转基因植株,而SOD总活性高于对照;
低温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冷害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结论】
AtCBF1 在大蕉中超表达,具有增强大蕉SOD
活性,降低因低温导致的MDA含量和离子渗漏率,缓解质膜过氧程度,进而改善大蕉植株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关键词:大蕉(Musa spp.ABB group);拟南芥CBF1基因;转基因;抗寒性
Over-Expression of the Arabidopsis CBF1 Gene in Dongguandajiao
(Musa spp.ABB group) and Detection of Its Cold Resistance
1,2 2 2 2 2 2
LIU Kai , HU Chun-hua , DU Fa-xiu , ZHANG Yu-e , WEI Yue-rong , YI Gan-jun
1 2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South Subtropical Fruit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istr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对氮肥水平的响应.pdf
-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pdf
- 稻瘟病菌假定的糖基水解酶62家族初步研究.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地区特异性宗谱菌株的分子指纹和致病型分析.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分析.pdf
-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省与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比较分析.pdf
-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回顾和展望.pdf
- 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回顾与展望.pdf
- 稻瘟菌株CH63和TH16杂交后代毒性变异及其无毒基因组成.pdf
- 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pdf
- 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分化和保护策略研究.pdf
- 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pdf
- 冬播麦区Glu-1和Glu-3位点变异及1B_1R易位与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关系.pdf
- 冬前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及生理特征.pdf
- 冬闲田种植3种小麦的产量营养价值及青贮效果.pdf
- 冬小麦_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pdf
- 冬小麦_夏玉米轮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长期环境效应及区域氮调控模拟.pdf
- 冬小麦不同氮营养品种对氮反应吸收与土壤硝酸盐耗竭的研究.pdf
- 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响应.pdf
- 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