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描“天然”本色,抒“英雄”气概.doc
描“天然”本色,抒“英雄”气概
只要一提起大草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敕勒歌》中的情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对草原的认识,也正是从这首诗开始。那草原上,一派苍茫、单纯、壮阔,仿佛天地就在你眼前慢慢铺展开来。那么,敕勒川在哪儿?这是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后世学者一直在寻找、定位敕勒川。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还原历史时空。这首诗最早见于史籍《北齐书》中。公元546年,东魏孝敬帝武定四年,那时北魏早已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国家。高欢率领的东魏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璧,即今天的山西稷山县。这场战争打得天昏地暗,东魏军队遭到西魏大将韦孝宽的坚决反击,伤亡达七万人,主帅高欢也病倒,不得已班师回朝。西魏想要动摇东魏军心,谣传高欢被弩箭射中,危在旦夕。高欢,这位东魏大丞相,北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为了平息谣言,不得已扶病出来,与大臣权贵见面。聚会之时,高欢命敕勒大将斛律金唱歌助兴。
斛律金演唱了一首敕勒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这一唱不打紧,一出口就是千古绝唱。至于斛律金演唱时,是用本族的敕勒语还是流行的鲜卑语,这并不重要。因为这两种语言高欢都听得懂,而且还能唱和,史书上说他“自和之,哀感流涕”(《北齐书》卷二《神武帝纪》),可见他被这慷慨悲壮的歌声深深打动。重要的是,这首民歌后来译成汉语,被宋代郭茂倩采入《乐府诗集》保存了下来。我们很幸运,今天还能听到北朝人民刚健质朴的歌声,要知道,有多少歌声埋没在漫漫黄沙之中。这歌声从历史深处传来,已经传唱一千多年。
演唱《敕勒歌》的是敕勒部首领斛律金,这一年他60岁。史书上说他“性质直,不识文字”(《北史》卷五四《斛律金列传》),不具备赋诗作歌的本领,但是这并不要紧。在那样一个场合,他选择了那样一首敕勒民歌演唱,既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民族力量,又深沉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斛律金率领的敕勒部,很早就归顺北魏朝廷,驻牧于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即今天内蒙古土默川一带。在游牧民族中,敕勒部乘坐的是大辐车轮,因此被称作“高车族”。敕勒部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好引声长歌”(《北史》卷九八《高车列传》)。千百年后,那个创作《敕勒歌》的民族已经消失,然而,《敕勒歌》仍然在草原上传唱不衰。这不能不说与它的艺术魅力有关。
“敕勒川,阴山下”,开篇就交代了敕勒部所处的地理环境。
北魏时期的“阴山”位置,相当于今天内蒙古的大青山地区。大小黑河自东北向西南注入黄河,在大青山前形成一条南北宽、东西长均数百里的巨大平川,在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大青山阻挡住干冷的北方,令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成为一处天然的优质牧场,也成为敕勒、鲜卑等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敕勒部人民将这个美好的地区,称为“敕勒川”。在历史进程中,这个地方还曾经有其他名称:隋唐时称白道川,辽金元时称丰州滩,明代时称土默川。是敕勒川孕育了《敕勒歌》,将“敕勒川”放在“阴山下”这个大背景中,很好地表现了二者唇齿相依的关系,也表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在此引吭高歌,相会、移民、碰撞、融合,谱写出灿烂的草原文明。
从诗歌形象上来看,将一马平川的敕勒川与巍峨壮丽的阴山相对应,似乎显得突兀,其实这种突兀正是有意为之。敕勒族人歌唱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产劳作、养儿育女,背景就是那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青山。大青山像他们脚下的大地,已经完全融入他们的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当他们赞美敕勒川时,大青山很自然地浮现在心头,这是一而二的关系。在如此壮美的人生舞台上生活,该多么幸福。这两句诗毫无修饰,纯粹素描,属于“赋”的手法;六字劈空而来,大处着墨,平中见奇,表现了游牧民族的豪爽个性和大草原的雄浑气势。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人的视线开始上升,由大地、群山看到天空。
穹庐是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俗称“蒙古包”。古诗上说“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刘细君《悲愁歌》,见《玉台新咏》卷九),就反映了草原人民的生活习俗。天似穹庐,用的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比”的手法,说天像蒙古包一样,这样的比喻只可能出自草原游牧民族,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是道不出这样的话语来的。草原上的人民,只要一听到这个比喻,大概都能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犹如回家一般。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个比喻,就近取譬,源于生活,可谓“举类迩而见义远”,起到了一种民族心理的建构作用。
既然天如蒙古包,当然会像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笼盖住浩瀚无垠的草原。俗话说:地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再广阔的原野,也将笼罩在天的怀抱中。天、地,仿佛是人的家园;那满天的星斗,不言而喻也就成为蒙古包中的装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院感知识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电站屋顶租赁协议(标准范本).docx
- 高温防暑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11SG534带水平段钢斜梯(45°)(OCR).pdf VIP
- 一升二数学《暑假作业》 每日一练.docx VIP
- 《商务-谈判》课程标准).doc VIP
- 对我国长距离浆体管道输送工程设计的思考-论文发表.PDF VIP
-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范.ppt VIP
- 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英语Unit 1-Unit 8语法知识点复习提纲.pdf VIP
- 《GBT20001.3-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分类标准》(2025版)深度解析.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