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炼字”题例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炼字”题例解.doc

古诗词“炼字”题例解   纵观近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语言鉴赏是考查的重点,而对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又为重中之重。先来看看2011年湖北卷中的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这类试题都直接限定我们对某个(些)词做出赏析。怎样回答这类题目?下面分两点来谈。   找准赏析的角度 鉴赏诗歌一般有两个维度,即内容与形式。   从内容方面看,炼字实际就是从境、意、情、味四方面追求最佳表达。下面即分述之。   一字活境。如2011年安徽卷所选杨万里诗《最爱东山晴后雪》中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一“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一字传情。即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一字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者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一字致趣。如福建2013年卷所选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句,一“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从形式方面看,则要学会抓住结构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去揣摩。   结构手法,即探究某一个字在整首诗中是否统领全诗,前后是否呼应、照应。如2005年天津卷所选汪元量《湖州歌(其六)》“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中,一“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诗歌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从写景的角度看,主要是抓住动静、虚实等。有以动衬静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清幽。有化静为动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从炼字角度看,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双关。古诗人常常喜欢捕捉既能体现景物特点,又能彰显诗人主观情感的字眼,以便化虚为实,移情于景。如上文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既写出了游人陶醉的神态,更揭示出他们麻醉自己的心态。   明确答题规范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分三步: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例如上文中所举湖北卷中那道题可这样回答:   ①“藏”,隐藏,(解释字义)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描述画面)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概述效果)②“透”,穿过、穿透,(解释字义)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描述画面)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概述效果)   最后,我们来谈谈一谈变例题的解答。炼字类型的试题,有两个变例。   第一种: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这种类型常见的命题格式是: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或“关键词”)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这类题目第一步是要找出最有表现力的那个字眼。所以,学会找关键词就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诗人锤炼更多的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所以要迅速找出诗眼和关键词,就要先找出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个别虚词;然后再结合上文已讲过的赏析角度,进行甄别,挑出一两个最有表现力的词语。   这里应强调一点的是,要注意古典诗歌中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用法的词,往往会产生特殊的美感。如李白诗云“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又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作者先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第二种:比较鉴赏。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