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圆融之美与崇高之美.doc
圆融之美与崇高之美
摘要: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憾和感召着世人。西方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悲剧美学思想,虽然从远古时代中西方所诞生出的人类悲剧精神是类似的,然而,当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所闪耀出的光彩却截然不同。在审美品格上,中国悲剧趋向悲后有喜,圆融之美的意识强烈;西方悲剧则继承远古的悲剧精神,在毁灭的崇高之美中催人奋进。
关键词:悲剧精神 中西悲剧 审美品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17-02
1 何谓“悲剧”
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这个美学范畴是从古希腊美学中产生的,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对古希腊文学,特别是在对古希腊戏剧作品的理性思考中建立起来的。同时,悲剧作为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历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对象,悲剧理论更是文艺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经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美学家的建构、积累,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悲剧这一概念通常被界定为三层意思:一是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悲剧,用来比喻不幸的遭遇;二是作为戏剧的主要类别或体裁之一, 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性结局为基本特点;三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它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学悲类型中的悲剧,虽然表现在各艺术门类中,但最集中的还是体现在戏剧中的悲剧类型里。西方理论家把悲剧分为:命运悲剧(古希腊主要是命运悲剧,把阶级、国家、民族、伦理等冲突以人与命运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俄狄浦斯王》其典型);性格悲剧(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的原因不在于敌对力量的强大,而在于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如《哈姆雷特》);社会悲剧(主要出现在近代,描写邪恶而强大的社会力量与善良美好的愿望和理想的冲突,如《人民公敌》)。①虽然这种划分远未穷尽各类悲剧,但依然大致描绘出了悲剧的主要类型和历史阶段的特征。
2 中西方悲剧精神的界定
作为戏剧形式中的悲剧,以“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核心,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僧恶和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不论是至今仍无数次被搬上舞台的古希腊悲剧,还是虽然成熟较晚但是依然拥有大批优秀悲剧作品的中国戏曲,悲剧总是以主人公的死亡,意志的消磨,美好愿望、理想的消逝等等这些“毁灭”作为结束,在这种“心不死”到“心死”的过程中,激发出人们同情与怜悯的本能,同时通过表现人类在遭受无法避免的苦难时,追求在痛苦磨难中的自我超越,从而展示人生的崇高和幸福。通过表现这些意志的坚强以及人性的高贵,达到“加强观众对于人类的最光明美好的信念”这一最终效果,以悲剧精神的强烈展现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这种悲哀和力量的混成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悲剧精神,是指人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的强烈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欲望以及敢于同毁灭的必然性进行殊死抗争的勇气。在这种表现中,人的价值和人格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显示出超常性与崇高性。与此同时,引刘鹦在《老残游记》中的一段话来加以说明:“《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史太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②这便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表现方式。由此看来,这种悲剧意识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本质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悲剧精神在于用行动来抗争,激越昂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中国悲剧精神则比较含蓄蕴藉,个体的自主意识较弱,使中国悲剧精神在抗争的力度上弱于西方悲剧。接下来,本文就将重点从审美品格的角度,以悲剧结局为例来对中西悲剧精神的重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3 从审美品格的角度看中西悲剧的不同――圆融之美与崇高之美
西方悲剧往往以主人公的悲惨毁灭收场,中国悲剧则往往以大团圆方式结束,两种结局方式不仅是中西戏剧艺术处理方式的不同,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背景下民族审美心理在戏剧艺术上的反映,体现出中西悲剧截然不同的审美品格。在审美效果上,西方悲剧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中国悲剧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强调庄严的风格,正如西方哲学一样讲求清晰的界限并合乎逻辑,与逻辑相违背的是不具有普遍规律性的。它倾向于情节发展要一悲到底,以主人公的彻底毁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变革是学校品牌发展的机遇和路径.doc
- 口腔医学专业报考指南.doc
- 古代叙事散文阅读之结合时代背景.doc
-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doc
-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情感志趣.doc
- 古代文学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渗透作用.doc
- 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精神成人”探新.doc
- 古典哲理诗的说理方式特点与哲理来源.doc
- 古典诗词布局技巧例谈.doc
- 古塔迷障(大结局).doc
- 2025年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下的市场拓展策略与渠道创新报告[001].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品牌建设:2025年运营模式创新与品牌传播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合规监督与可持续发展策略.docx
- 2025年短视频平台内容监管与平台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报告.docx
- 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信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创新方案探讨.docx
- 2025年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法律咨询行业竞争策略研究.docx
- 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报告.docx
- 智能制造领航者: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规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001].docx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实施效果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