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预测试题23》.docVIP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预测试题2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预测试题23》.doc

一、选择题: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农业谚语说明了农业生产要注意节气,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这些都是精耕细作的体现。 2.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题干引言主题在于“重农抑商”,A、B、D三项均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点。而C项反对重农抑商。 3.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是( )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汉代的“市长”不同于今天的“市长”,它是专门管理商业经营的官员。 4.唐代的长安和北宋的东京,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类似之处是( ) 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限分明 B.都有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 C.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D.都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D项是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特点,A、B两项是唐代长安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只有C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选C项。 5.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字面意思,从商业发展角度可知,反映的是商业交流的频繁,商人往来奔波。故①②正确。秦在西面,楚在中原地带,因此③正确。④表述错误。 6.“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唐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商业的史实。B项不是材料的直接体现;C、D两项不能从材料获得。 7.《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现夜市、早市的现象说明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被打破,这应是在隋唐之后出现的历史现象,由此判断C项正确。 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明清时期中国人思想观念发生由重农到重商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项是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C项错误,明清时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与西方文明的交流,D项表述错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 9.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选制之精”、“往易货物……不迟疑”等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使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10.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C.不利于工

文档评论(0)

tax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