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要大声说出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惑”要大声说出来.doc

“惑”要大声说出来   【摘 要】 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学变革正在悄然进行,而变革的主旋律就是改变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心中学习数学之“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是引导说出读题之“惑”;二是引导说出解题之“惑”;三是引导说出答题之“惑”。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离不开读题,解题与答题。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受阻,就预示着学生答题有困难。而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也离不开教会学生读题,解题与答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的学困生大部分是读题不懂,数学的中等生知道解题的思路,或者只是似懂非懂,如果下笔,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错误,数学的优等生往往在数学的答题过程中因为不会组织数学语言而导致丢分。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惑”这一举措,效果甚好。下面我谨以一到几何题的教法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大声说出读题之“惑”   数学后进生拿到一道数学题,通过读题,不知道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也不知道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读不懂题意。我引导学生采用划分句子,逐句读题,寻找已知条件,通过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联想已知条件的推证延伸,剖析自己的“惑”,然后向老师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惑”,在说“惑”的过程中理清楚思路,达到读懂题意的目的。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读中山市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中的第22题: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是延长线上的点,且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   这一题时,因为题目文字较多,内容相关四边形判定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理解题意难度很大,许多学生反复读题,理不清楚思路。我要求学生先按标点划分好句子,在此过程中寻求找到已知条件,并且标出已知条件。例如本题已知条件有:(1)平行四边形ABCD,(2)对角线AC、BD交于点,(3)是等边三角形三个有效的已知条件。学生找到已知条件后,我要求学生从每一个已知条件出发,向同桌说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例如针对(1)平行四边形ABCD这一个已知,学生会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针对(2)对角线AC、BD交于点,学生会得到“OA=OC、OB=OD”。我再问:“是等边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会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等于60°、三条边相等”,对于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个性质,优生会回忆起来,但是具体怎么运用还不十分的明朗。通过这个“说”的过程,把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点回忆起来,唤醒思维发展区。之前对已知条件的“惑”逐渐开朗。虽如此,但要进行推理,还要与题目中所要求解决的问题相联系,我引导学生读第一问:“(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使学生明朗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如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呢,我再次要求同伴之间交流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并一一罗列。此时我抛出问题:“你打算用哪个判定来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呢?为什么?”此时学生思路逐渐打开,纷纷欲说。我把握住这个学生想说有说不出的时机,马上分成小组,让思路清晰的学生向组员说出思路,让想说又说不出的同学尝试着说出来,让心中有“惑”的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时间成熟后,我选几个小组来说出解题思路与遇到的“惑”。通过讨论,学生的问题比较集中。大部分小组均运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一判定,求证的途径是具有思维定势的三角形全等来证明DA=DC.当这种情况出现一两个小组之后,也有小组学生按捺不住,频频举手,示意有更佳方法。给他机会说,另一判定“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也是一条思路。我在他激动得语无伦次的表述中打断他,提出了两个为什么。一是:“你为什么想到要用对角线这一判定呢?”“二是你怎么说明它们垂直?”此时学生回答很干脆“我一直在想题目中已知条件(2)对角线AC、BD交于点O的作用,这一已知条件暗示着要用到这个判定。”“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戏互相平分得到EO是等边三角形的中线,由‘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到EO是的高,因此它们会垂直。   二、大声说出解题之“惑”   如果把答出一道数学题比作是一次赛跑的话,读题在这个过程中还只是在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做开了,比赛状态才会最佳。但真正的比赛还是在跑道上――解题过程。因此,解题过程不是单纯的学生做题,也应该是一个师生思维碰撞、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引导学生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惑”。例如针对上面例题,读题结束了,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