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师教育的“师范性”文化.docVIP

传承和弘扬中师教育的“师范性”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和弘扬中师教育的“师范性”文化.doc

传承和弘扬中师教育的“师范性”文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教师教育不断走向了高层次,由“老三级”转型为“新三级”,中师教育基本上被淘汰。但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高学历化并未带来普遍的赞誉与一致的认可,相反,质疑与责问甚至直接的批评却时有耳闻。如:“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不少大学本科的师范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敬业精神和教学技能都欠缺,上不好课,带不好班”[1];“高师毕业生普遍‘不好用’[2]。 凭心而论,人们这种批评或诟病有的是高期望值所引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失落感,有的是对高学历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份苛责。但无论如何,教师教育的现状令人难以满意,小学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滑坡的现象,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大抵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现行教师教育培养中“师范性”文化的欠缺或退场,是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弊而不彰的一个重要原因。“师范性”文化的稀释或弱化,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成长。 中师教育在百年历史的发展演进中,其“师范性”文化得以孕育、聚集、完善、定型,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气韵生动的“师范性”文化,也成就了这一时期中师教育的绚丽与辉煌。客观地说,由于中师教育是综合培养不分专业、培养目标单一、属于中等教育性质等特点,其“师范性”文化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生面试关注“师范性”的人才潜质 由于师范专业本身的特点,对人才培养规格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因此招生时对考生进行面试是不可忽缺的一环。如我国最早的中等师范——通州师范学校规定:招生时要挑选“性情敦淑、品行端正、学力通敏、身体健全”者[3],为日后的教化培养奠定一个可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师招生一直保留面试环节。面试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测试,二是性向测试。身体测试中对于那些有明显缺陷或残疾者如身材偏矮、色弱、心理性疾病者等一般不予录取;性向测试中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者一般会考虑不取。后来在深化面试筛选中,“从注重外貌与语言,逐步深入到内在志趣与心理品质层面”[4],期望“让最优秀、最适宜的初中生上中师”,为社会培养他日可塑之才。 “潜质”是特质的历时性的“潜在”状态,潜质鉴定是对考生身心特点是否适合做教师这种人才规格要求的鉴别与认定。显然,这种鉴定是会有一定的风险或争议的,因为这种“潜质”很难有一套成熟的标准体系来进行检测与衡量,容易导致“非科学性”的质疑。但中师教育在招生面试时,实施的是一套宽松的、最小限度的行动原则,即针对那些存在明显的身体缺陷和性格缺陷的考生说“不”,排除“最不适宜者”,从而大体保证了生源的“师范性”人才潜质,为转化与生成“师范性”素质提供前提基础。 二、课程计划体现“师范性”的培养目标 中师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三年(也有少数重点中师试行过四年学制),相当于中等教育的高中阶段,但与高中的培养目标却有较大区别,在课程结构上也表现较大不同,其中有一条内在的主线就是围绕“师范性”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建构。 中等师范学校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卫生、历史、地理、心理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美术及美术教学法等。三年教学总时数为3131,其中教育学课时数为124,占总课时数的比例为3.96%;心理学课时数为68,占总课时数的比例为2.17%;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时数为62,占总课时数的比例为1.98%;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时数为124,占总课时数的比例为3.96%[5]。体育、音乐、美术均开课三年,每周不少于2课时,其教学法不单独开设,涵盖于这几门课程教学之中。此外,安排有专门的教育实习。 由上可知,整个课程计划中教育类课程教学时数占总课时的19%以上,加上教育实习,折算后比例达到27%以上。从课程计划中反映出来的“师范性”色彩是非常浓厚的,这是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因为中师教育是不分专业、综合培养、全科发展,尽管在学术性、知识的深度方面存在不足,但其教育专业性较强,“师范性”课程开设较充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开设时限都是一年。而且,中师文化基础课、教育专业课的教学在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时,都坚持面向小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为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师资作出自己的努力。所以,“师范性”是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中师教育在这方面也是体现得较为充分的。 三、活动设计凸显“师范性”的能力素质 中师教育的周课时大约为31节,每天平均为5节~6节,比起繁忙紧张的高中阶段来说,压力相对要轻。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实现中师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中师生的技能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师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