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1. 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     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     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1925年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是新月社的后期,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9.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主张:“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立判断和美的生活。”《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10. 浅草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迅评价它“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 11. 湖畔社 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清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精炼”为特色。 12.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13. 京派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等。 “京派”不是一个文学社团组织,其创作也不是以北京为主要描写对象。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也不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月刊,《文学杂志》月刊等。 京派强调艺术的独立口格,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14. 论语派 30年化工的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林语堂。以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后又办《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看穿”,主张“以我为中心”。 15. 中华全中文艺界搞敌协会 1938年在武汉成立。 大会推举老舍、郭沫若、茅盾、丁玲、巴金、朱自清、许地山等45人为理事。 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不少,文章入伍”的口号。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 16. 孤岛文学 195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在党的领导下,孤岛进步作家以报刊、戏剧舞台为阵地,发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