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引起我们的思考.docVIP

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引起我们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引起我们的思考.doc

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引起我们的思考   日前,笔者到一所学校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节),以下是这节课的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换一种形式来上好吗?我们今天请三位同学来做主持人,由他们当老师主讲,我跟其他同学一样,也做学生认真听讲!大家掌声欢迎!(教师退下,同学一上台)   同学一: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投影显示: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鲜艳精美的投影片,右下角有FLASH在不停的闪烁)   接着开展四个活动。   活动一:话说“国粹”接龙比赛   全班同学分成8个组,根据老师所提问题的要求进行5分钟的讨论准备,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同学为本组代表发言参赛。   宣布“接龙比赛”开始,各小组按规则要求依次发言   例如:书法——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艺术的,只有中国的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王羲之行书的行云流水到张洵草书的飘逸洒脱,从柳体的娟秀到颜体的苍劲饱满,都见证了中国人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风尚的演变。   例如: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   活动二:小品表演《刮痧引起的风波》   同学二:下面有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   (五名学生在掌声和音乐中上台表演以电影《刮痧》故事情节改编的小品)   同学二:问1、造成老外对爷爷替孩子刮痧产生误解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从小在国外长大的中国男孩彼得最后用不熟练的中文反复说:中国……北京……长城?   3、小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思考?   活动三:传统文化面面观   同学三:了解了这么多的中华文化,有谁知道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   同学三:面对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当前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活动四:小小故事会   同学三: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投影展示三张图片)   ·苏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问: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一堂课热热闹闹45分钟,课后有老师赞许,也有老师在质疑:是不是新课改了,思品课非得像这样形式新颖、气氛热闹才有效?整堂课从形式上看,教师设计新颖,整堂课基本由三个学生代替教师讲课,有小品、游戏等各种活动,从头到尾都有背景音乐,学生回答“踊跃”。但是,笔者认为,这堂课也集中反映了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不少思想品德教师力图寻找教学模式的新变化。像这节公开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施,从形式上看较“新”,突出的表现在它一改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传统形式,改为由三个小老师(学生)代替教师讲。在课堂教学中,小老师个个口若悬河,镇定自若,应答如流,指挥有方,表现出极强的素质。但教学的效果如何呢?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谈不上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而且,他们为了准备这堂课,花了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反复演练,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难道他们在台上代替教师授课仅是给别人看的。而且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   误区二:过分强调教师讲的“少”,甚至不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过分占据学生空间、时间的弊病。从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看,这方面的尝试很明显,教师在整堂课当中甚至退出了讲台,并把舞台交给了学生,表面上好像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但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更多的看到教师的影子,如学生表演的小品、从教材中提出问题并依据教材回答问题的“交流”方式等等,很大部分不是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这种变化只是改变了过去的“传授”的方式,即由过去教师的讲授变为学生向学生讲授。这时我们的授课教师还是在旁边听着、看着,把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完全“让位”于学生的单一主体地位,这种“让位”一方面反映教师对学生贯彻自己意志的信任外,但从另一方面看简直就是不负责任。因此,过分强调教师讲的“少”,“甚至不讲”,也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误区三:从教师的“灌”变为学生相互“灌”   新课改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改变过去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教材)的自上而下“灌输”的弊病。从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看,设计者也力图在这一方面做出改变,但从整堂课的授课过程看,特别是学生代替老师上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是根据教材来设计的,学生的回答,除涉及学生自身的一些的问题外,甚至上也依据教材来回答,这仅是改变了“灌输”的途径而已,由过去教师的“灌”变为学生相互“灌”。   新课改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面向学生的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